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4.45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最惠國待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締約國之一給予第三國某種權利時,其他締約國即當然享受同等的權利,而不必另訂新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候。如:「等待」、「待命」。
招呼、應對。如:「招待」、「接待」、「待客」、「款待」。
待遇:A>對待。如:「不平等待遇」。B>薪水,工作的報酬。如:「這家公司的待遇很高。」
逗留、停留。如:「待不住」、「待會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與倫比的、到達頂點的。如:「最好」、「最大」、「最美」、「最速件」、「最低消費」、「最高法院」、「世界之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慈愛。如:「仁惠」、「慈惠」。
將好處分給人。如:「互惠」、「惠我良多」。
恩德。如:「恩惠」、「施惠」。
請求、感謝人的謙詞。如:「惠存」、「謝謝惠顧」、「惠賜一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逢。如:「偶遇」、「相遇」、「遇見」、「他鄉遇故知」。
機會。如:「際遇」、「機遇」。
遭受。如:「遭遇」、「遇難」、「遇害」、「遇救」。
對待。如:「禮遇」、「殊遇」。
待遇:A>對待、款待。如:「我們應邀到他家做客,並且受到極好的待遇。」B>薪水、工作的報酬。如:「這家公司的待遇不錯。」
待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待、接待。《南史.卷六四.列傳.王琳》:「雖本圖不遂,齊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晉王好生待遇他,遣人招誘王彥章歸晉。」
2.工作的報酬。指薪俸。如:「這職務待遇很高。」
戊戌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中國富強之道。在客觀方面,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已面臨空前危機,不圖改革即有滅亡的可能。列強都享有最惠國待遇,因此貿易性質遂由以前的商品貿易轉化為投資貿易,列強為了獲得原料和特殊利益,紛紛組織在華銀行,進行勢力範圍的劃分,中國已面臨瓜分的局面。 經過面對這空前的危機,康有為等獲得年輕光緒帝(註3.)的支持,開始進行激烈的政治改革。就整體而言,康有為等人的政策是1884年以來民間企業與議會制度理念的總和。在具體政策方面,則為(1)改革科舉、廢八股、試策論;(2)廢胥史,以建立近代化的官僚制度;(3)合併重複的機構,使事權...
鴉片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吏往來平等。接著又於1843年簽訂「五口通商章程」,確定領事裁判權;而虎門簽訂的追加條約更訂立「片面最惠國待遇」。南京條約簽訂前,廣州城外的三元里民眾組織「平英團」,反抗英國的侵略;條約簽訂後,廣州城內市民與城外農民軍已「社學」為中心繼續展開抗英運動。1858年徐廣縉耆英為兩廣總督,主持對英外交事宜,積極支持廣東的排英運動,拒絕英國人進城。而清政府也加以支持。葉名琛待徐廣縉為兩廣總督後,也繼續進行排英政策,拒絕與英國官吏做任何談判,所謂「廣州入城問題」因此產生。英國為此深覺和兩廣總督談判,反不若與清廷談判更直截了當,因此...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