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7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會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或互相聘問等事。《詩經.小雅.車攻》:「赤芾金舄,會同有繹。」《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2.水流的匯集。《書經.禹貢》:「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3.聯合、會合。如:「主任已會同有關部門前往出事現場了。」
會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同化也簡稱同化;英文字原為生物學用語,有吸收、消化之意,乃生物體吸收外界原為異質之物質,將其化為適合本體細胞養分的過程。社會同化類似這種過程,亦即將原來各個不同的人化為同質文化的人的過程。
  最早使用此名詞於社會學的,是美國社會學家用來描述移民團體移居美國後,為主流文化所吸收、整合的過程。
  美國社會學者派完(R.E. Park)在其〔種族關係週期〕(Race Relations Cycle, 1950)中,將新移民團體與移居國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分為四個步驟:即接觸、競爭、順應(accomodation)與同化。先是兩個不同文化團體之間的接觸,接著展開競爭(如...
國科會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建設完成,擁有全亞洲第一座第三代同步輻射加速器。成立的主要任務除持續提供與改良同步輻射光源外,並充分開發與應用此一先進光源,俾從事前瞻性的科學研究與工業應用。
車書會同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明朝燕樂舞蹈。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西元1370)定朝會宴饗之制。制定文舞,名《車書會同之舞》,以象文德致太平之意。舞師二人執翿,引文舞士立於東階之南,北向立,是日用九奏三舞(文舞、武舞、四夷舞)於第一次進膳時,第八奏,奏《鳳凰吟》之樂,舞《車書會同之舞》,舞曲名《泰階平》。文舞士三十二人,左手執籥,右手秉翟。四行,每行八人。舞時作進退舒徐揖讓升降之狀。《泰階平舞辭》:「乾坤清寧,治功告成。武定禍亂,文致太平。郊則致其禮,廟則盡其成……」。明成祖朱棣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更定燕樂仍沿用此舞,舞詞有所改動。
《明史.樂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集合、聚合。如:「會合」。《書經.禹貢》:「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會合、聚集。《說文解字.𠔼部》:「同,合會也。」如:「會同」。唐.錢起〈送鍾評事應宏詞下第東歸〉詩:「勸君稍盡離筵酒,千里佳期難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1)百官之長,輔佐國君治理國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國」。(2)古代典禮中,輔導行禮的人。如:「儐相」。《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流匯聚的地方。如:「沼澤」、「深山大澤」。《書經.禹貢》:「九州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北周.庾信〈傷心賦〉:「至如三虎二龍,三珠兩鳳,並有山澤之靈,各入熊羆三夢。」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孟子.梁惠王下》載,春秋時,鄒國與魯國爭戰,鄒國人民皆不願為國家效死,讓鄒穆公非常的生氣與無奈。孟子告訴他說:「你的人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當他們遭遇饑荒時,官吏們對朝廷隱瞞災情,任由災民流離失所,餓倒街頭,現在他們當然會用這樣的態度回報。曾子不是曾警惕人說:『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將會同樣的回報在你身上。』若是您從此施行仁政,未來人民一定也會有相對的報答。」後來「出爾反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待你。今則多用以比喻人的言行前後反覆,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即白河。源出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西南,東南流經南陽市宛城區、臥龍區、南召縣、新野縣,入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境會同唐河,注入漢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