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05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朋黨之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上意見敵對的集團相互傾軋排擠。如:「歷史上,凡有朋黨之爭的朝代,國家必然走向衰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人。如:「朋友」、「朋儕」、「親朋」。
結夥而成黨派。如:「朋黨」。
相比。如:「碩大無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努力求取。如:「爭取」、「競爭」、「據理力爭」、「兵家必爭之地」。
吵嘴、辯論。如:「爭吵」、「爭論」、「口舌之爭」。
搶著。如:「爭先恐後」、「爭著付錢」、「爭風吃醋」。
相抗衡、互不相讓。如:「爭執」、「意氣之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合同志所組成的有理想、有組織的團體。如:「政黨」、「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
為私利而結成的團體。如:「朋黨」、「結黨營私」、「狐群狗黨」。
偏袒、偏私。如:「黨同伐異」。
朋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類的人相互集結成黨派,排除異己。《戰國策.趙策二》:「臣聞明王絕疑去讒,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禁朋黨以勵百姓,定楚國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絳(西元764∼830),字深之,唐朝贊皇人。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國勢漸衰,外部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李絳一向行正道,勇於犯顏直諫,深得唐憲宗的欣賞,每每徵詢其意見,協調事務。典源此處是摘自《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唐憲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介紹1.1 初章1.2 劉、白1.3 生平志 介紹唐代詩人、著名作家劉禹錫,洛陽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劉禹錫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他十九歲遊學長安,上書朝廷。貞元九年考取進士,任監察御史等職。由於他對當時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的社會現實極為不滿,曾參與了改革運動,但遭遇失敗,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貶。但是,他沒有屈服於權貴,而是以文明志,表現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豁達的胸襟,身處逆境,心憂天下。 初章永貞元年,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行至江...
東林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簡介2 東林黨3 過程4 結果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簡介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閹黨以及其他派別之間的鬥爭。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為主的政治集團。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東林黨爭幾乎是東林黨與全國朋黨集團之爭。 東林黨東林黨最早的領袖和東林書院有密切的關係。顧憲成因為朝廷的爭議,在萬曆中葉忤逆的皇帝的旨意而被削籍為民,乃在江蘇無錫重建東林書院。萬曆三十二年(一六零四)書院落成,顧憲成與高攀龍等人講學其中。他們有感於王陽明學派在晚期發展出的「無善無惡」的觀念,喪失的對錯是非的判準,讓人流於虛無狂誕,所以再度提倡聖人之道和四書五經。 過程以東林書院為核心的世人,...
牛李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鬧了將近四十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為「牛李黨爭」。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高官爭權的現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牛李黨爭使本來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滅亡。 背景唐朝後期宦官控制朝政,宰相大臣的晉升每由宦官引薦,而其罷黜往往也源於得罪宦官。但是,大臣官員之間,卻又出現派閥,互相攻擊,形成朋黨之爭。這就是以牛僧孺、李德裕為首,前後延續約四十年的「牛李黨爭」。 牛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