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柏林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138 收藏人次:0
舞團。1955年為塔提娜.格索夫斯基( Tatiana Gsovsky, 1901-1993) 所組成,以便在當時柏林藝術節(Berlin Festival)演出,為此演出Gsovsky 她編作了《迷宮》(Labyrinth)、《訊號》(Signals)、《紀念品》(Souvenirs)及《Ballade》。當時舞團的主要舞者包括:G. Deege、S. Koller、G. Reinholm 及R. Smolik。舞團作廣泛的巡迴演出,而人員的流動性相當大,主要舞碼由Gsovsky 所編作。當Gsovsky 成為柏林市立歌劇院(Berlin Municipal Opera)的芭蕾導師時,此團被...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瀏覽人次:24638 收藏人次:642217
常綠針葉喬木。幹細長而枝密生下垂,樹皮光滑。木材可供建築、造船用,也可栽植供觀賞。如:「柏樹」、「松柏」。
    
瀏覽人次:14765 收藏人次:4528504
樹木或竹子叢生的地方。如:「竹林」、「樹林」、「森林」、「防風林」。
同類的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如:「碑林」、「儒林」、「藝林」。
像樹木一樣地密集。如:「高樓林立」。
姓。
    
瀏覽人次:14173 收藏人次:2284057
含苞待放的花朵。如:「花蕾」。
芭蕾:一種十五世紀源自義大利宮廷的舞蹈。強調足尖舞蹈技巧,舞姿輕盈優雅,並以動作表現多種感情。如:「她從小就學芭蕾。」
譯音用字。如:「蕾絲」。
    
瀏覽人次:14132 收藏人次:5241466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9677 收藏人次:2791476
芭蕾:一種十五世紀源自義大利宮廷的舞蹈。強調足尖舞蹈技巧,舞姿輕盈優雅,並以動作表現多種感情。如:「她從六歲時就開始學芭蕾。」
芭樂:番石榴的別稱。如:「他最喜歡吃芭樂。」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大色綠,長圓形。夏日開淡黃色不整齊花。果實也稱為「芭蕉」,肉質肥大,氣味香甜。產於亞熱帶地區,與熱帶所產的香蕉形似而實不同。
    
瀏覽人次:9403 收藏人次:4696301
圓形的。如:「團扇」。
集結成球狀的事物。如:「麵團」、「紙團」、「肉團」。
聚集、凝結。如:「團拜」、「團購」、「團結」、「團聚」、「團圓」、「團團露珠」。
同類性質的物體大量結集的聚合物。如:「星團」、「疑團」、「冷氣團」。
因特定性質或共同目的而組織聚集的群體。如:「團體」、「社團」、「馬戲團」、「旅行團」、「合唱團」。
形容轉圈的樣子。如:「團團轉」、「團團打轉」。
軍隊的編制之一。如:「軍團」。
量詞。A>用於計算團狀物的單位。如:「一團毛線」、「兩團泥巴」。B>用於計算成團狀態的單位。「一團亂」、「一團和氣」、「擠成一團」。
芭蕾     
瀏覽人次:1549 收藏人次:505619
舞蹈類型名。Ballet一詞起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Florence)。意指含有戲劇內容的舞蹈。Ballet為Balletto的複數,義大利語Balletto即「舞蹈」之意〔見巴利托(Balletto)〕,原意並無戲劇之含意,十四、十五世紀間,盛行於米蘭與翡冷翠等地區的權貴之間,是屬娛樂性之社交舞又稱為「Balletto」,直至十六世紀初,佛羅倫斯的凱薩琳.梅迪西(Catherine de Medicis)公主,自義大利嫁到法國成為華洛斯(Valois)王朝、法王亨利二世的皇后時,她將各種義大利藝術帶進法國宮廷,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義大利貴族、富賈最喜愛的餘興節目 ── 芭蕾(Ba...盧原英了《舞劇與古典舞蹈》1985、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舞團     
瀏覽人次:217 收藏人次:0
指有組織編制的舞蹈團體。可分為偏重娛樂性演出和重藝術創作性等兩種類型。
柏林     
瀏覽人次:72 收藏人次:244204
城市名。位於德國東部,跨奧得河支流史普利河。為德國首都,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遭瓜分,首府柏林分別由美、蘇、法、英四聯盟國分區管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時,以蘇聯管轄的東柏林為首都。西元一九九○年十月三日,各區主權才歸還德國,成為統一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