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9.88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柏梁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時建立,以香柏為梁,故稱為「柏梁臺」。《漢書.卷六.武帝紀》:「元鼎元年夏五月,……。二年……。春,起柏梁臺。」漢.服虔.注:「用百頭梁作臺,因名焉。」顏師古.注引《三輔舊事》:「以香柏為之。今書字皆作柏。服說非。」簡稱為「柏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針葉喬木。幹細長而枝密生下垂,樹皮光滑。木材可供建築、造船用,也可栽植供觀賞。如:「柏樹」、「松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架在牆上或柱子上支撐屋頂的橫木。如:「梁柱」、「屋梁」、「上梁不正下梁歪」。
橋。如:「橋梁」、「津梁」。
人體或物體隆起的部分。如:「鼻梁」、「脊梁」。
朝代名。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出地面的平坦地方。如:「舞臺」、「月臺」、「樓臺」、「亭臺」、「講臺」。
器物的底座。如:「燈臺」、「燭臺」。
機構名稱。如:「氣象臺」、「電視臺」、「天文臺」、「廣播電臺」。
對人尊稱的敬辭。如:「兄臺」、「尊臺」。
臺灣的簡稱。如:「臺澎金馬」、「美國在臺協會」。
量詞。用於計算機器或電子設備的單位。如:「一臺機器」、「兩臺電視」。
再接再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接再厲」原作「再接再礪」。聯句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輪流各作一句詩,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是文人雅士的風雅之舉。相傳起於漢武帝與群臣所賦的〈柏梁臺〉詩。這首〈鬥雞聯句〉是由韓愈和孟郊合力完成,描述兩隻雞相鬥時的情景。其中「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兩句,是說當雞鬥到筋疲力竭時,朝牠噴一點水就會清醒過來,再度接戰前都會再次將嘴磨利,然後奮戰不已。「再接再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勇往直前,不因挫折而懈怠。
再接再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再接再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再接再厲」原作「再接再礪」。聯句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輪流各作一句詩,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是文人雅士的風雅之舉。相傳起於漢武帝與群臣所賦的〈柏梁臺〉詩。這首〈鬥雞聯句〉是由韓愈和孟郊合力完成,描述兩隻雞相鬥時的情景。其中「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兩句,是說當雞鬥到筋疲力竭時,朝牠噴一點水就會清醒過來,再度接戰前都會再次將嘴磨利,然後奮戰不已。「再接再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勇往直前,不因挫折而懈怠。
柏梁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體名。屬七言詩體,採用聯句方式,每人一句,每句用韻。傳說漢武帝在柏梁臺命群臣聯句賦詩,後人稱這種詩體為「柏梁體」。
柏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柏梁臺的簡稱。參見「柏梁臺」條。唐.李嶠〈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詩:「今日聯章處,猶疑上柏臺。」
聯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人各作一句詩,輪流分吟,聯合而成的集體創作形式。相傳起於漢武帝柏梁臺詩。也作「連句」。
柏梁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元封三年詔群臣於柏梁臺上聯句賦成的七言詩。見《古文苑.卷八.詩.柏梁詩》。也有人以為這些詩是後人偽作。見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二.柏梁臺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