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9.06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栗的別名。參見「板栗」條。
糖炒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零食。將鍋內摻有糖蜜的砂子炒熱,再倒入生栗子,連翻帶炒,使生栗子由無光澤,變成油亮棗紅的熟栗子。也稱為「甘栗」、「炒栗子」。
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栗樹果實的別名。參見「板栗」條。
雞皮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膚上因為寒冷或驚嚇等刺激,引起附著於毛髮的肌肉收縮而產生皮膚表面突起細密小粒的現象。《醒世恆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長安》:「一陣西風,正從門圈子裡刮來,身上又無綿衣,肚中又餓,刮起一身雞皮栗子,把不住的寒顫。」也稱為「寒粟子」、「雞皮疙瘩」。
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零食。將栗實放在拌糖的黑鐵砂中炒熟。也稱為「糖炒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殼斗科板栗屬,落葉喬木。葉呈披針形,互生,有鋸齒。夏日開小花,果實為堅果,亦稱為「栗」,外殼帶刺,殼裂後散出,可供食用。 △栗子
朝三暮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栗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解釋狙:猿。狙公,養猴的人。芧:橡子,或說栗子。本意用以比喻愚者之昧於審辦,而巧者之工於設辭。但是後世轉移其義,現今多比喻心志不堅,操守不定,一時這樣,一時那樣。 故事戰國時代的宋國,有一個很愛養猿猴的人不但猿猴養的多,連猿猴心意都有都瞭若指掌,大家都稱他「猿猴先生」。猿猴有一樣,和猿猴先生相處久了,很得猿猴先生的歡心,所以雙方處的很開心。只是猿猴數量增加很快,猿猴先...
火中取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詩人拉.封登所著猴子與貓的寓言故事。敘述一隻狡猾的猴子騙貓從火中取栗子,結果貓爪上的毛被火燒掉,而栗子卻全被猴子吃了。後比喻為他人冒險出力,自己卻一無所獲。如:「他只不過是在利用你罷了,一旦替他火中取栗,打下江山之後,便會將你一腳踢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烹飪方法:(1)把生食埋在火灰中燒熟。如:「煨栗子」、「煨番薯」。宋.陸游〈初夏野興〉詩三首之三:「𤎖火就林煨苦筍,密甖沉井漬青梅。」(2)用微火慢慢燒煮,使食物熟而軟。如:「煨牛肉」、「煨蹄膀」。《宋史.卷三七三.洪皓傳》:「嘗大雪薪盡,以馬矢然火煨麵食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