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六經之一,相傳亡於秦火,或謂本無其書。清.邵懿辰《禮經通論.論樂本無經》:「樂本無經也。……故曰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樂之原在詩三百篇之中,樂之用在禮十七篇之中,……先儒惜樂經之亡,不知四術有樂,六經無樂,樂亡,非經亡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如:「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稱為「經」。
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假想直線。如:「東經」、「西經」。
常常。如:「經常」。
具有典範地位的著作。如:「易經」、「四書五經」。
記載宗教教義的書籍。如:「佛經」、「聖經」、「可蘭經」。
女性月經的簡稱。如:「經期」、「停經」。
從事、謀劃。如:「經商」、「經營」。
歷、過。如:「經過」、「經驗」、「經年累月」、「身經百戰」。
治理、管理。如:「經國大業」、「經世濟民」。
縊死。如:「自經而死」。
人體的脈絡。如:「經脈」、「經絡」、「七經八脈」。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儒家典籍及文字形、音、義方面的著作。如:「經部」、「經、史、子、集」。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先秦六經到南宋十三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俗稱為六藝),六藝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漢書·藝文志》中已無此書的記載。其他五種著作就稱為“五經”。漢朝時,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立於學官。唐朝時五經中的《儀禮》改為《禮記》,沿用至今。後來經書的內涵不斷擴大。《後漢書·趙典傳》和《三國志·秦宓傳》中都有“七經”的記載,但未記載是哪七部典籍。後人有六經加上紀錄孔子言行的《論語》;東漢將五經加上《論語》、《孝經》;五經加上《周禮》、《禮記》三種說法。唐代時有“九...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經|詩》、《尚書|書》、《儀禮|禮》、《樂經|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義,顯揚志業人物的使命。《春秋》的下限,到魯哀公獲麟之年,此後的史事就沒有完整的史籍記載。司馬遷是紹繼《春秋》,並以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及太初元年改曆下限,撰寫史記。然而,司馬遷繼承《春秋》,不僅是要形式上承繼周公以來的道統,反而是重視《春秋》的性質,他在《太史公自序》說:「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
詩書禮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先秦的《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四部儒家的經書。《禮記.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後來禮部又加上《周禮》、《禮記》。清.朱彞尊〈文水縣卜子祠堂記〉:「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彿騛句,始于子夏。」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