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名分     
瀏覽人次:678 收藏人次:0
  「正名分」語出尹文子〔大道上〕,本旨在說人君治國之術,「大要在乎先正名分」使群下不相侵雜。尹文說:「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則形之與名,居然別矣,不可相亂,亦不可相無。無名,故大道無稱;有名,故名以正形。今萬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則亂。」是說萬物雜然並陳,要治理,就要先依具體物形,給予正確名稱,才不致紛亂。
  尹文在同篇中說到正名分之前,已經把名分為三類,為命物之名、毀譽之名和況謂之名。(參見「名有三科」)命物之名即物名,可以從形相的方圓黑白區分。毀譽和況謂兩類名稱,指善惡貴賤和賢愚愛憎,並沒有具體的形相之別,所以要「分」。如善與惡、聖賢仁智與頑嚚(讀...
    
瀏覽人次:24822 收藏人次:10482265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如:「分割」、「分離」。
配與。如:「母鳥將捉回來的小蟲分給小鳥吃。」
分擔。如:「分憂解勞」。
辨別。如:「分辨是非」。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
區別、不一樣之處。如:「大小之分」、「人我之分」。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約分」、「二分之一」。
評定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量詞:A>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B>用於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C>用於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D>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只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這項實驗。」E>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F>用於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一分努力,一分收穫。」
名位、權利、義務等的範圍、限度。如:「身分」、「名分」、「本分」。
整體中的局部。如:「部分」。
    
瀏覽人次:21997 收藏人次:8525763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寺廟裡擠滿了進香祈福的民眾」
    
瀏覽人次:17244 收藏人次:2398877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量詞。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名牌: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名分     
瀏覽人次:2606 收藏人次:0
1.所居地位的名義和所應有應盡的職分。《莊子.天下》:「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2.官職、差事。《喻世明言.卷一一.趙伯昇茶肆遇仁宗》:「他是我外甥,我脩封書,著人送你同去投他,討了名分,教你發跡如何。」也作「名份」。
正名     
瀏覽人次:765 收藏人次:0
  「正名」語出〔論語.子路篇〕,所指的是一個人的身分或地位,要和行為或作為相符合。原文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由這段對話,可以了解孔子認為「為政」的第一步在於「正名」。「正名」的意義,從〔顏淵篇〕:「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來對照,即是「端正名分」,在實際...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17736 收藏人次:1495238
手腳無處安放。語本《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形容舉止慌亂,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陳書.卷六.後主本紀》:「自畫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無措。」《三國演義》第六七回:「孫權縱馬上橋,橋南已折丈餘,並無一片板。孫權驚得手足無措。」也作「莫措手足」、「手腳無措」、「手足失措」。
名正言順     
瀏覽人次:9198 收藏人次:130541
語本《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形容名義正當,言詞順適。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1196 收藏人次:0
名分與事實不合。《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臣愚以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內為職,而無印信,名實不副。」也作「名實不符」。
手足靡措     
瀏覽人次:918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