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5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正道。如:「捨正途而不由。」
2.舊稱文官由科甲出身,武職由行伍出身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負大才,要從正途出身,不屑這徵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回:「及至他批了出來,底下人的命,也是什麼正途出身,封疆開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寺廟裡擠滿了進香祈福的民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路。如:「路途」、「旅途」。
層面、範圍。如:「用途」。
比喻達到目的的方法或過程。如:「成功的途徑」。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史稿.卷一一○.選舉五》:「乾、嘉以後,納貲之例大開,洎咸、同而冗濫始甚。捐納外復有勞績一途,捐納有遇缺儘先花樣,勞績有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花樣,而正途轉相形見絀。」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有一天孔子跟他說:「當父親的必定會告誡自己的孩子,身為兄長的也一定會教導自己的弟弟,引導他們走向正途。假如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就不用注重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了。今天,你是有才德的人,弟弟盜跖卻是個為害天下的大盜,不能教導他引他走向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替你當說客去勸勸他。」柳下季就回答說:「當為人晚輩不聽父兄的勸戒時,即使像先生您這麼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思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緒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
抱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有所懷抱。指志向、理想、願望。《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負大才,要從正途出身,不屑這徵辟。」《紅樓夢》第一回:「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歎。」
訓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少年管訓處分中一種較輕微的刑罰。由少年法庭的法官在法庭內執行,以當面勸導的方式,告訴受誡者錯在哪裡,以及該如何改過等。訓誡後再令少年寫悔過書,並請其父母等注意管教孩子。[例]這名少年經過法官的訓誡與父母的督導後,已經走入正途
改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掉不好的行為,走回正途。[例]他從前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但如今已經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了。
導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導趨向。如:「師長們用心將誤入歧途的學生導向正途。」
科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它是為國家舉材的制度,開始於隋代(西元五八一至西元六一七年),經過了唐 宋、元、明、清歷代一千多年的發展,成為各朝代取士用人的正途。科舉制度在滿清統治中國時的方式是,目錄1 秀才考試2 舉人考試3 會試4 科舉的出題 秀才考試每三年舉行二次,又稱「縣試」、「小試」或「童子試」。分為歲試、科試。由各縣級政府主辦。合格者稱為「生員」,習慣上稱為「秀才」。歲試: 逢辰、戌、丑、未年 文武童生並考。科試 逢寅、申、己、亥年,僅限文童生考。 舉人考試稱為「鄉試」由省級政府在各省省會在秋八月舉辦,三年一科又稱為「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