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4.67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武訓興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訓(1838~1897)原名武七,「訓」為朝廷之賜名;山東堂邑柳林鎮人,生於清道光十八年,卒於光緒二十三年。武訓早歲喪父,從母乞食於市;七歲喪母,以後且傭且乞。待年紀稍長,自恨不識字常受人欺,遂立志興辦義學,以拯救同淪窮苦之後輩。自此武訓將平日傭乞所得,均寄於商家代放生息,積蓄三十年,至光緒十二年(1886),興辦義學之基金與地產已近充足,地方士紳復感其義行,遂有捐助並代為籌畫,終於光緒十四年順利成立崇賢義塾,武訓時年五十。
  崇賢義塾分蒙學、經學二級,其塾師乃由武訓親自造訪跪請,方始應聘。然貧苦子弟迫於家計,初就學並不踴躍,亦經武訓分別造訪各家跪求,方得蒙學學童三十餘人,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發生或出現。如:「興起」。
創立、建造、舉辦。如:「興辦」、「興學」、「興建」。
旺盛、昌盛。如:「興隆」、「興盛」、「興旺」。
流行、盛行。如:「時興」。
發動。如:「興兵」、「興師問罪」、「大興土木」。
情致、趣味。如:「助興」、「詩興」、「興致」、「興趣」、「酒興正濃」。
快樂、喜悅。如:「高興」、「興高采烈」、「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技擊有關的。如:「武功」、「武術」。
與軍事有關的。如:「武備」、「武器」。
勇猛。如:「威武」、「孔武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教誨。如:「教訓」、「訓示」、「訓誨」、「訓斥」、「訓勉」。
可遵循的言語。如:「古訓」、「庭訓」、「校訓」、「家訓」、「不足為訓」。
解釋文字的意義。如:「訓詁」。
興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辦學校,提振教育。[例]武訓興學是歷史上流傳的佳話。
武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38~1896)清山東堂邑人。幼孤貧,晝行乞,夜績麻,不娶妻,不妄費,漸有積貲,自恨不讀書識字,以所蓄建義學數所,遠近向風,稱「武善人」。
鐵杵磨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一定能有所成就。典出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五十三.眉州.磨鍼(ㄓㄣ)溪》。[例]武訓興學所以成功,靠的就是鐵杵磨成針的功夫。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