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3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歸納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目錄1 定義2 歸納推理的運用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簡稱歸納,乃是以觀察所見多個事例所得經驗為基礎,歸結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藉以作為解釋或預測類似事件可能發生之根據的思維歷程。準此定義,可知歸納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如:「出納」、「交納」。
接受。如:「採納」、「接納」、「笑納」。
交付。如:「納稅」、「納糧」。
享受。如:「納福」、「納涼」。
懷疑。如:「納悶」。
驚異。如:「納罕」。
縫補。如:「納鞋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將物件往前移。如:「推車」、「推開」、「推門」。
找藉口回絕或躲避。如:「推托」、「推卸」、「推辭」、「推三阻四」。
擴展、使事情進行。如:「推行」、「推展」、「推動」、「推銷」、「推廣」。
依例演算、探究。如:「推求」、「類推」、「推算」、「推論」。
選出。如:「公推」、「推選」、「推舉」、「推派」。
尊崇、讚許。如:「推崇」、「推許」。
除去。如:「推陳出新」。
歸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類、歸結。如:「警察自現有的線索中,歸納出幾條偵查方向。」
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以邏輯演繹或規則為基礎之形式推理方法。
(二)根據具體資訊或事實得出結論的過程。
(三)藉推理法則、定理或公設,導出新的結果。
  推理即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出另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推理由前提和結論兩個部分組成;作為根據的已知判斷,稱為前提,從前提通過推理而得到的新判斷,稱為結論,前提和結論間的聯繫方式是推理的形式。任何一個推理都含有三個因素:前提、結論、邏輯關係(從前提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的根據);是由一定的前提、通過一定的形式、按照某種邏輯規則而推出結論的過程。
  正確的推理必須遵守兩個條件:第一,前提要真實,即判斷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第二,推理的形式必須正確,即前提與結論的關係必須合乎邏輯規則。唯有符合這兩個條件,才能在推理中得到正確的結論,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是錯誤的、無效的推理。一個形式正確、...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定法和網路法三種。 2. 應用歸納和演繹策略=Eggen&Kauchak(1988)指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裡都是教學概念、組型和抽象觀念等思考的重要策略。 3. 運用正例和反例策略概念性思維是需要學習的,概念是建構真實性的創造方式,舉出例子是老師教學概念的重要策略。透過正例與反例的運用,可擴充與精煉知識的來源,產生新穎的想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運用團體討論策略Borirch(1996)認為團體討論可以增進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團體討論可以採取大團體討論、小團體討論、同儕或協同討論等形式。 關鍵字中文關鍵...
因果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納推理的基礎原則之一。指事件的發生必有一定的原因,且有因必有果。就先後順序而言,因必定先於果,並且相似的原因必產生相似的結果。此種規律,稱為「因果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