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7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生命、喪失生命。《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家國俱亡,吾獨生何益?寧殺身以全家國,所得多矣。」《三國演義》第五回:「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東周列國志》第一○一回:「然大丈夫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功在當時,名垂後世,何不可願之有哉?」也作「殺身成義」。
殺身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失生命的災禍。《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此為『鬼幽之相』。二人早晚必有殺身之禍,何足畏也?」《老殘遊記》第一一回:「若遇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殺身之禍,要緊!要緊!」
蒙一飯之恩,尚殺身以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受人點滴恩惠,尚知以性命回報。參見「一飯之恩」條。《薛仁貴征遼事略》:「古人言:『蒙一飯之恩,尚殺身以報。』兼將軍救我一命,其恩非小,何敢無禮!」
殺身成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參見「殺身成仁」條。《北史.卷三二.崔鑒等傳.論曰》:「模雄壯之烈,楷忠貞之操,殺身成義,臨難如歸。」
殺身成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正義捨棄生命而成就美名。《漢書.卷九二.游俠傳.序》:「雖其陷於刑辟,自與殺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梁書.卷五六.侯景傳》:「或殺身成名,或去食存信,比性命於鴻毛,等節義於熊掌。」
殺身為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犧牲自己性命以報答他人恩惠。《薛仁貴征遼事略》:「古人言蒙一飯之恩,尚殺身為報,今總管賜御粉,此匹夫不謝而去。」
殺身出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生命。《呂氏春秋.仲冬紀.忠廉》:「忠臣亦然,苟便於主利於國,無敢辭違,殺身出生以徇之。」
殺身救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犧牲生命報效國家。《東周列國志》第四四回:「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殺身救國,仁也。」也作「殺身報國」。
殺身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犧牲生命報效國家。唐.楊烱〈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殺身報國,致一人於堯舜。」元.曾瑞〈羊訴冤.十二宮套〉:「捨命於家,就死成仁,殺身報國。」也作「殺身救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