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4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較宗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兩個不同的宗教相遇時,互相比較的問題就自然產生。例如當基督宗教傳到義大利後,從第四世紀中葉開始羅馬城的基督徒,就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無敵太陽神節」慶祝耶穌聖誕。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才是真正驅除黑暗的太陽。在東方當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佛教禪宗的祖師慧能(638~713)曾經借用孟子的「本心本性」來講述「佛心佛性」,慧能之後的禪者又喜歡用莊子的「無心」來表達禪宗無念無住,卻又隨時隨地頓悟的心。這兩個例子可算是開比較宗教學研究的濫觴。
  西方首先提倡比較宗教學的是德國學者慕勒(Max Müller)。他在一八七三年的著作〔宗教學導論〕中曾述及以一種不帶偏見的、科學的方法來比較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摹擬。如:「比畫」。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球賽的結果為3比1。」
並、靠。如:「肩比肩」。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依附。如:「朋比為奸」。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比評。如:「比較」、「較量」、「計較」、「斤斤計較」。
略、稍。如:「較高」、「較好」、「較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先。如:「祖宗」、「宗廟」、「宗祠」、「列祖列宗」。
家族。如:「同宗」、「宗親」、「宗族」。
派別。如:「宗派」、「北宗」、「南宗」。
主要的。如:「宗旨」、「宗祖國」。
尊敬。如:「宗仰」。
眾人所景仰的對象。如:「文宗」、「詩宗」、「一代宗師」。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產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罰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
量詞。用於計算交易或事物數量的單位。如:「一宗買賣」、「數宗公文」。
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師把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孔子家語.卷九.七十二弟子解》:「顏由,顏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學於闕里而受學,少孔子六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此間有一個教學的先生,姓阮,叫阮太始。」
2.教誨、感化。《禮記.學記》:「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南史.卷四七.列傳.崔祖思》:「自古開物成務,必以教學為先。」
比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官府對差役未能於限期內完成差事,加以杖責。參見「比卯」條。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稟爺,這兩個名下,欺侵窩脫銀一百多兩,帶累小的們比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恆言.卷十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較,強得利無可奈何,只得將田產變價上庫。」
2.較量高下、輕重、長短、距離、好壞、快慢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比較材能,斟量功伐。」《西遊記》第三十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這行人,就和比較起來。」也作「比校」。
宗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稱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