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3.2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沒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游泳、潛水。《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小將田汐請行,乃沒水潛行,將趣城,為賊所獲。」
沒水舌,潛沒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銳緣堰下游之水位逐漸上升至超過堰頂,使原為自由拋落的水舌之上表面與下表面不再有零壓力的自由水面時,其流量與堰頂水頭的關係也因而改變。在此情況下,水舌被淹沒,所以稱之為潛沒水舌。低潛度(即H2/H1<<1)時,水舌仍然往右下方拋射如圖1(a);高潛度(即H2/H1→1)時,水舌朝水平方向射出如圖1(b)所示。根據試驗結果,矩形堰在潛沒水舌情況下之流量(Qs)與自由水舌情況下之流量(Qf)之比值為潛沒度(H2/H1)之函數,其關係如圖2所示。在工程應用上,如洪水時之流量觀測、溢洪道設計或受空間限制而無法保持自由水舌情況者,需有潛沒水舌之精確資訊,此時必須依據實際條件作試驗求取之。
沒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經過堰口時形成一水舌,若水舌上、下表面均與大氣接觸,則水舌以一自由拋射體軌跡的形狀進入下游渠道(如圖1)。在這種情況下的水舌為自由水舌,其流量為堰頂水頭、堰口寬度、高度及堰口形狀的函數,而與下游水深無關,但是當下游水位增高使得水舌下方的空氣腔消失而無法與大氣接觸時,其水舌亦不再是自由拋射體軌跡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的水舌為潛沒水舌(如圖2),其流量除為上述諸因素之函數外,亦為下游水位之函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沉入水中。如:「沉沒」、「沒頂」。
淹過。如:「淹沒」、「水深沒膝」。
隱藏、消失。如:「出沒」、「隱沒」。
扣人財物。如:「沒收」、「吞沒」。
盡、終了。如:「沒世無聞」。
無。如:「沒有」、「沒良心」、「沒完沒了」。
未。如:「沒說」、「沒看見」。
不如。如:「你沒我快。」、「我沒你有錢。」
不到、不足。如:「他沒五分鐘就把地掃好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色、無味的液體。如:「冰水」、「熱水」、「水火無情」。
江、海、河流、湖泊的總稱。如:「漢水」、「洛水」、「水運」、「水路」。
汁、液。如:「墨水」、「藥水」、「橘子水」、「檸檬水」。
望梅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年,曹操帶領著大軍要去討伐張繡,走到半路,因為天氣十分炎熱,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個個都又渴又累。此時足智多謀的曹操,心生一計,就對士兵們說:「弟兄們,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結滿了又酸又甜的果實,可以生津解渴。」士兵們聽到之後,每個人腦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帶著甘甜的味道,嘴裡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藉此終於找到水源,解除部隊沒水喝的窘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望梅止渴」,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末年又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一時間天下動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王莽認為田地會沒水灌溉,作物遇上霜害和蝗災,導致連年災荒,加上外族侵犯,盜賊群起,使得百姓流亡離散,都是因為他正遭到厄運。沒多久之後,新朝就滅亡了。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握重兵的影響力,進而與楚、漢三足鼎立。〈薛宣傳〉內容則是表述漢成帝責備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內,怠忽職守,導致國家穀倉空虛,使得百姓挨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威脅、強迫。如:「逼債」、「催逼」、「咄咄逼人」、「逼上梁山」。《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序》:「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
天造地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然所成就的事物。《西遊記》第一回:「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形容人或事物彼此配合得自然得體,渾然天成。《孽海花》第七回:「怎麼這個天造地設、門當戶對的女貌郎才,你們倒想不到?」也作「天授地設」、「天生地設」。
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而兩個前提則細分為如P則Q,以及前提為P的語句敘述,舉例而言,第一個前提為:如在一個月不下雨則將沒水喝,因此在詢問第二個前提:已經一個月沒下雨,則我們即可運用第一個已經假設的前提,來推論出將沒水喝。另外,當如P則Q並且如Q則P皆成立時,則稱此種情況為雙向關係,也可稱為正定理為真,逆定理亦為真。舉例而言,如為正三角形則內角皆為60度,此為正定理為真,相對的,如內角皆為60度則為正三角形,此為逆定理為真,因此則可稱為雙向的條件關係成立。(註1) 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