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99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人臨摹或欣賞的名人書法拓印本。《法帖譜系.雜說上.劉丞相私第本》:「劉丞相既刻法帖於郡齋,復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歸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寫的最好,卻又不肯學古人的法帖。」
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書簡。《水滸傳》第六回:「清長老道:『好,好。師兄多時不曾有法帖來。』」
寶晉齋法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曹之格所摹刻的匯刻叢帖,十卷。北宋米芾獲得晉朝王羲之《王略帖》、王獻之《十二月帖》及謝安《八月五日帖》墨跡,因而名其齋為「寶晉」。崇寧三年(西元1104)米芾擔任無為軍知州(今安徽無為)時,曾將三種書法刻於石上,後遭兵火損壞,幸經無為守葛祐之翻刻,而與殘石同列官舍。至曹之格任無為通判時,又重行摹刻,並增入家藏《晉帖》及米芾書多種。到咸淳四年(西元1268)刻成,標題為「寶晉齋法帖」。今傳本已非原面目了。
三希堂法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乾隆十二年命梁詩正等編次內府所藏魏、晉至明代書法,聚集眾工,模勒上石,其中包括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三種王氏墨跡,故稱為「三希堂法帖」。三十二冊,是法帖中的巨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妥當、適切。通「貼」。如:「服帖」、「妥帖」。
順從、馴服。通「貼」。如:「帖服」、「俯首帖耳」。
從石刻或版刻拓印下來的墨跡,用作學習寫字臨摹的範本。如:「碑帖」、「字帖」、「臨帖」。
邀請客人或致謝的紙卡。如:「帖子」、「請帖」、「喜帖」、「謝帖」。
寫有生辰八字等的紙片。如:「庚帖」、「換帖」。
參加網路論壇上討論的文字,或發表的議論。如:「跟帖」、「刪帖」。
量詞。用於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帖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可為法則的。如:「法書」、「法帖」。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古今」,後代許多大書法家,沒有一個能及得上的。學書法的人,也都以他的字作為最好的模範。他遺留下來的法帖,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樂毅論、黃庭經等。他的字所以寫的這樣好,固然天才有關係,但努力苦練,還是最重要的因素。他無論休息或走路,心裡總想著怎樣寫字,手就在衣襟上畫著。日子久了,連衣服都畫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裡洗滌筆硯。漸漸,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知,他練習書法花去多少工夫了。據說他很愛鵝。有一次,他看到鵝在河裡游泳、戲水,忽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於是他的書法因此大有進步。他曾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字畫的代稱。如:「墨寶」。宋.歐陽修〈唐顏魯公法帖〉:「此本墨蹟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出神入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耀之。其弟粲,亦起自書辦,累官侍讀,自此沈字盛行於朝,然上習書尚未以度字為式。宣宗1>自沖齡2>習古法帖,宸翰3>妙絕,蓋始學趙孟頫4>而加以遒勁,真所謂精能之至、出神入化者。孝宗亦愛沈度書,宮中妙習焉,嘗求其後官之物色,得其孫世隆,授之中書舍人,故今朝廷制誥,猶用沈體云。 〔注解〕 (1) 宣宗:明宣宗,明第五代帝。姓朱名瞻基,仁宗之長子,在位十年崩。嘗自稱長春真人,年號宣德,諡章帝,廟號宣宗。 (2) 沖齡:幼年。 (3) 宸翰:帝王親筆之字。宸,原為帝王居處,此指帝王。翰,原為羽毛,此指文字、書法。 (4) 趙孟頫:西元1254∼1322,元湖州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官翰林學士...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玉澍《淳化秘閣法帖考正》卷一二:「虞、褚離紙一寸,顏、柳直透紙背,惟右軍恰好到紙。然必力透紙背,方能離紙一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公文、契約或供詞上簽署。《水滸傳》第六回:「次早,清長老陞法座,押了法帖,委智深管菜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待敝友們都押了花字,一同作個見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