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blyrhynchus cristatus (Bell, 1825)
由頭部後方延伸至尾部具1列明顯之梳狀脊,且頭冠部的脊較長且大,在海水中或剛上岸時體色為黑色,而當曬過太陽體溫提升後底色會開始變淡並帶有紅色調,全長最大約1.75公尺。
僅分布於加拉巴哥群島,且於不同島上被分成數個不同之亞種,但由於環境破壞現僅於少數幾個島上見得到,已被國際公約列入瀕危之受保護物種。
日行性卵生,喜歡於退潮後在潮間帶曬太陽,具不錯的游泳能力,會潛入海中以海藻為食,而體內過多的鹽分則可由鼻鹽腺排出體外,生殖季時雄蜥具明顯之領域行為。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蜥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鬍鬚。《左傳.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臺,使長鬣者相。」晉.杜預.注:「鬣,鬚也。」
2.獸頸上的長毛。《禮記.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周人黃馬蕃鬣。」《文選.曹植.七啟》:「哮闞之獸,張牙奮鬣。」
3.鳥頭上的毛。《文選.枚乘.七發》:「鵷鶵鳼鶄,翠鬣紫纓。」
4.魚類頷旁的小鬐。《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水志下》:「有巨魚,高數丈,……轉鬣而傍艦皆覆。」
5.松針。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八.木篇》:「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兩株,大財如碗。」
6.掃帚。《禮記.少儀》:「拚席不以鬣,執箕膺擖。」唐.孔穎達.正義:「鬣謂掃地帚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蜥蜴:一種爬蟲類動物。種類繁多,體型隨種類不同而有差別,身長多在三十公分左右,四肢粗短,具有鉤爪或吸盤,尾巴遇敵害會自動斷掉,以轉移敵人的注意力。捕捉昆蟲和其他小動物為食,溫帶和寒帶地區蜥蜴有冬眠的習性。或稱為「龍子」、「石龍」、「石龍子」、「四腳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鄰陸地,比洋小的水域。如:「黃海」、「南海」、「地中海」。
內陸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裡海」。
比喻數量龐大的事物。如:「花海」、「火海」、「人山人海」。
大的。如:「海量」、「誇下海口」。
領域。如:「苦海無邊」、「學海無涯」。
與海洋有關的。如:「海員」、「海事」、「海軍」。
海報:貼在街頭或公共場所,上有圖畫和文字,具有宣傳、廣告作用的大型紙張。如:「此處不可張貼海報。」
海關:設在機場、港口,對進出口貨品、行李進行檢查並徵收關稅的機關。如:「他是海關的檢查員。」
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體長約二公尺,呈草綠色,有鱗片,背部有一列直立的鬣毛。棲息於森林間,以昆蟲為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森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