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混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清潔、不清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這種混濁不堪的,要算第六泉,那天下的清泉,屈他居第幾呢?」也作「渾濁」。
2.比喻社會環境昏亂、黑暗。《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三國志.卷五七.吳書.張溫傳》:「豔性狷厲,好為清議,見時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臧否區別,賢愚異貫。」
舉世混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世道昏亂,是非不明。《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汙濁不清。《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文選.班固.典引》:「五德初始,同於草昧玄混之中。」唐.李善.注:「混猶溷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骯髒、不清潔。如:「汙濁」、「混濁不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混濁、汙濁。唐.杜甫〈示從孫濟〉詩:「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宋.陸游〈遊山西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跟著眾人起舞,一起沉淪。《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也收錄這篇文章,同句話則載為「隨其流而揚其波」,意思與原意相似。後來「隨波逐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行事。
空穴來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王宮清幽之地,所吹來的風當然清爽宜人,但只屬於大王和貴族們;而百姓們居住在污穢、低窪的陋巷裡,身處混濁之地,所吹的風,是混雜著許多泥沙和腐臭之氣,當然無法和大王的清爽之風相比。因為承受風的環境不同,對君王來說,是一種享受;但對百姓而言,卻是一種折磨。」所以宋玉所說的「空穴來風」原本是指「有了空的洞穴,就會把風招來」,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事出有因,流言乘隙而入;或比喻憑空捏造不實的傳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陰暗、混濁。《莊子.讓王》:「今天下闇,周德衰。」《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竊見正月以來,陰闇連日。」
泥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淤積混濁的泥漿。亦比喻困境。[例]身陷泥淖
混水摸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濁的水中撈魚。比喻趁混亂的時機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或指工作不認真。如:「他常在上班時間混水摸魚,結果被老闆開除了。」也作「渾水摸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