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正     
瀏覽人次:265 收藏人次:0
1.清澄平正。《淮南子.說山》:「水定則清正,動則失平。」《陳書.卷三十四.文學傳.序》:「大則憲章典謨,裨贊王道,小則文理清正,申紓性靈。」
2.清廉公正。《南史.卷二十六.袁湛傳》:「泌字文洋,清正有幹局,容體魁岸,志行修謹。」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這開封府王條清正,不比那中牟縣官吏糊塗。」
    
瀏覽人次:21996 收藏人次:8525763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寺廟裡擠滿了進香祈福的民眾」
    
瀏覽人次:15275 收藏人次:3083912
澄澈、乾淨、純潔。如:「清澈」、「清朗」、「清亮」、「清潔」。
高潔、廉明。如:「清望」、「清高」、「清白」、「清操」、「清廉公正」、「清官難斷家務事」。
寂靜。如:「清靜」、「冷清」、「清幽」、「清閒」。
秀美。如:「清麗」、「清雅」、「眉清目秀」、「清秀佳人」。
詳細、明白。如:「清楚」、「清晰」。
了結。如:「清帳」。
整理。如:「清理」、「清掃」、「清除」、「清倉」。
單一的。如:「清唱」、「清一色」。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41148 收藏人次:2982113
寒冷季節時,聽不到蟬叫聲,所以古人用「寒蟬」來比喻不說話。據《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載,東漢時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希望他改變一下習性,學習劉勝不過問時政。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
先斬後奏     
瀏覽人次:11935 收藏人次:157189
舊時掌有重權的官員,遇有重犯,先行正法,而後奏聞朝廷。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老夫廉能清正,節操堅剛,謝聖恩可憐,君老夫兩淮堤刑肅政廉訪使之職。隨處審囚刷卷,體察濫官汗吏,容老夫先斬後奏。」後比喻先採取果斷行為,再向上級報告,或先做了再說。如:「因為一直聯絡不到你,我只好先斬後奏了。」也作「先行後聞」、「先斬後聞」。
臭味相投     
瀏覽人次:10021 收藏人次:422373
雙方志趣、性情相投合。《醒世恆言.卷二六.薛錄事魚服證仙》:「這二位官人,為官也都清正。因臭味相投,每遇公事之暇,或談詩,或奕棋,或在花前竹下,開樽小飲,彼來此往,十分款洽。」《官場現形記》第二九回:「他自從到省之後,同寅當中不多幾日,居然很結識得幾個人,不是世誼,便是鄉誼,就是一無瓜葛的人,到了此時,一經拉攏,彼此亦就要好起來。所謂『臭味相投』,正是這個道理。」也作「氣味相投」。
奉公守法     
瀏覽人次:7445 收藏人次:506769
以公事為重,謹守法紀,不徇私舞弊。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因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聖人敕賜勢劍金牌,著老夫先斬後奏。」也作「奉公執法」。
清廉     
瀏覽人次:4484 收藏人次:204148
清正廉潔不貪汙。《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那知縣姓張名晉,為人清廉正直。」《文明小史》第十三回:「這位制軍實在清廉得很,有的是公款,無論那裡撥萬把銀子送進去,不就結了嗎?」
畫餅充饑     
瀏覽人次:2959 收藏人次:150851
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隻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望梅止渴 相反詞 <<無>> 5.例句 小明不好好念書,卻想考上建中...
源清流清     
瀏覽人次:1964 收藏人次:0
水的源頭清澈,下游的水也就清淨。語本《荀子.君道》:「故械數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數,君子養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比喻事物的良好開端,連帶的使發展與結局也有好的結果;或比喻身居高位的人清正,其屬下也自清正。《韓詩外傳》卷五:「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也作「源清流潔」、「源清流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