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元氣不分、模糊不清的狀態。漢.王充《論衡.談天》:「說《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也作「混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廣譬》:「渾沌之原,無皎澄之流;毫釐之根,無連抱之枝。」也作「渾敦」。
4.莊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無耳目鼻口。見《莊子.應帝王》。後用以比喻自然淳樸。漢.揚雄《太玄經.卷六.馴》:「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5.神話傳說中的惡獸。漢.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儵忽報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儵(ㄕㄨˋ)忽報渾沌」是〔莊子.應帝王篇〕中的一則寓言,其說為:「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持相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根據成玄英的疏解,儵是有象的意思,忽是無形的意思,南海是顯明之地,所以以「有」為帝神;北方是幽闇之地,所以以「無」為帝神。儵忽會於中央,中央非北非南,渾沌也就是非有非無的意思。梁簡文帝則認為「儵(倏)忽」是神速有為的意思,「渾沌」是和合自然的意思。兩種說法皆有可取之處。「七竅」則指耳目口鼻等五官共有七個孔竅,是視聽食息的器官。寓言的大意是說南北帝神...
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渾沌本無五官,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為報渾沌殷厚相待之德,為其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見《莊子.應帝王》。後比喻造物陶冶。「渾」文獻異文作「混」。金.元好問〈陀羅峰〉詩二首之一:「鑿開混沌露元氣,散布兜羅彌梵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濁不清。如:「渾濁」、「渾水摸魚」。
全部。如:「渾身」、「渾厚」、「渾圓」、「渾然忘我」。
糊塗。如:「渾渾噩噩」、「渾頭渾腦」。
罵人的話。如:「渾蛋」、「渾球」。
大。如:「渾天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沌:A>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如:「傳說當混沌初開時,元氣析離,輕清者上揚成為天,重濁者下沉而為地。」B>糊塗無知的樣子。如:「我看你的腦筋是混沌了,居然會說這種話。」C>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樣子。如:「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逐句析解。」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出處)2.1 譯文3 近義4 反義5 例句6 引用 釋義原用以形容人質樸天真,嚴肅敦厚。現多形容人糊裡糊塗、渾沌無知貌。渾渾,渾厚深大貌。噩噩,嚴正貌。 語源(出處)西漢 揚雄 法言 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譯文虞夏的書渾厚,商代的書浩大,周代的書嚴正。 近義行屍走肉 渾渾沌沌 懵懵懂懂 愚昧無知 糊裡糊塗 反義意氣風發 奮翅鼓翼 神采奕奕 耳聰目明 例句別因為喪妻就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替你的子女找想...
混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的那種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西遊記》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三國演義》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也作「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別、分開。如:「離群索居」。《呂氏春秋.仲夏紀.大客》:「渾渾沌沌,離則復合,合則復離,是謂天常。」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間、中心。《詩經.秦風.蒹葭》:「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莊子.應帝王》:「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解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疏解、處理清楚。如:「解決了難題。」漢.王充《論衡.案書》:「孰與剖破渾沌,解決亂絲?」《孽海花》第三○回:「他在窗外聽得不耐煩,爽性趁此機會,直闖進去,把出去的問題直捷痛快的解決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