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77 ms
共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捕魚。如:「竭澤而漁」。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2.用不正當的手段掠奪、謀取。《商君書.修權》:「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元史.卷一七三.崔斌傳》:「既至,凡前日蠹國漁民不法之政,悉釐正之。」
與捕魚有關的。如:「漁業」、「漁翁」、「漁船」。
姓。如宋代有漁陽鴻。
|
竭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盡池湖的水捕魚。比喻一味榨取,不留餘地。《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淮南子.本經》:「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也作「涸澤而漁」。
|
漁翁得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
|
漁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撈魚類得到的收穫。如:「設備齊全的漁船使得漁獲大量增加。」
|
涸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盡池湖的水而捕魚。比喻一味的耗盡、榨取而不留餘地。《宋書.卷七○.袁淑傳》:「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若浚風之舞輕籜,杲日之拂浮霜。」也作「竭澤而漁」。
|
漁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老的漁夫。《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臣聞昔者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濱耳。」唐.羅隱〈別池陽所居〉詩:「雨夜老農傷水旱,雪晴漁父共舟船。」
3.《楚辭》的篇名。屈原作。原放逐江湘,憂愁嘆吟,遇避世漁父,假設問答以寄意。
|
坐收漁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別人彼此間的衝突矛盾而獲利。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如:「由於廠商眼光短淺,競相降價,反使前來招標的外商坐收漁利。」
|
漁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逐女色,有如以網捕魚。《禮記.坊記》:「諸侯不下漁色。」唐.牛僧孺《郭元振》:「使諸侯漁色于國中,天子不怒乎?」
|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欲伐燕,蘇代說趙惠王,以鷸蚌相爭持,漁翁得利的比喻,力勸趙王三思後行,以免強秦坐收漁利。典出《戰國策.燕策二》。後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二刻拍案驚奇》卷一○:「自古說:『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到收場想一想,總是被沒相干的人得了去」《明史.卷三二四.外國列傳五.占城列傳》:「如必驅兵苦戰,勝負不可知,而鷸蚌相持,漁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也作「漁人得利」、「漁人之利」、「漁翁得利」、「漁翁之利」、「鷸蚌相爭,漁人獲利」。
|
漁陽摻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曲。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禰衡被魏武帝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也作「漁陽摻」。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