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代學者研究經書,注重考據,故後世稱樸學、考據之學、訓詁之學為「漢學」。與宋代義理之學「宋學」相對稱。
2.外國人稱有關中國的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學問為「漢學」。
  1930年當荷蘭唯一漢學研究中心--漢學研究院(Sinologisch Institute,簡稱漢學院)在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te Leiden)成立時,獨立的漢學研究院圖書館隨之誕生。經過60年來穩定的發展,隨著漢學院編制的擴大,圖書館的規模也急驟增大,為了配合1969年創立的現代中國資料研究中心的擴展,圖書館正為保持舊(中國傳統文史哲資料)與新(當代中國資料)的均衡而努力。
  該館藏書分東方語文及西方語文二部分。東方語文部收藏傳統漢學研究之中國文史哲中、日文書刊,及為配合現代中國資料研究中心教學研究之需要,收集有關當代中國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等社會科學書刊...
漢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惠棟撰,八卷。此書採輯漢儒易學,掇拾緒論,加以考證。學者研習之,可略窺漢易之門徑。
漢學研究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置於國家圖書館內的漢學研究機構。主要宗旨為促進漢學研究風氣,加強對國內外漢學研究人士之服務。民國六十九年四月成立,原名為「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七十六年九月方改名為「漢學研究中心」。
漢學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學研究〕係漢學研究中心出版的一分國際性學術期刊,於民國72年(1983)創刊,為半年刊,每年6月及12月出版,刊登有關漢學之論著與書評,為一文史哲之綜合性漢學學報。該刊之編輯目的在提供漢學研究人士一塊發表研究成果的園地,並藉此促進國內漢學研究的風氣,進而使我國成為世界漢學研究之中心。11年來,該刊共刊登論文501篇,其中中文394篇,英文56篇,日文6篇,另有書評45篇。該刊選稿嚴格,編審認真,內容豐富,印刷精美,在中外學術界享有極高評價。
漢學索引總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學索引總目〕,鄭恆雄編著,民國64年(1975)10月臺灣學生書局出版。此目錄收錄清末至民國64年4月國內外編輯出版有關漢學之索引共790種,其中書籍索引376種、期刊索引373種、報紙索引25種、西文關於漢學之索引16種。前兩類再按學科類分。凡單行本、書籍報刊內記載之索引均予收入,各條目除有索引名稱、編者、出版時等書目資料外,如有書評及影印本則予以註明,無提要。該書旨在便於知悉有那些索引可用,以利查找資料。
  彙集有關漢學索引的書,還有D. L. McMullen的[Concordance and Index to Chinese Texts](〔中文圖書索引與引得〕)、...
漢學仔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傳統私塾教漢學的老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學說、學問派系。如:「宋學」、「漢學」、「儒學」。《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子的通稱。如:「漢子」、「壯漢」、「流浪漢」、「英雄好漢」。
銀河。如:「天漢」、「河漢」、「銀漢」。
中國的主要民族。如:「漢族」、「漢人」。
朝代名。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為經學大家,箋注《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5) 《司馬法》:戰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書。〔參考資料〕 晉.魚豢《魏略》(據《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與脩書曰:「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觀先賢之論,多以鹽鐵之利,足贍軍國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餘無可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