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65.6162 ms
共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澹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複姓。如孔子弟子中有澹臺滅明。
|
澹臺滅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512~?)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春秋武城人,孔子弟子。面貌醜惡而有德行。
|
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澹臺」條。
|
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出地面的平坦地方。如:「舞臺」、「月臺」、「樓臺」、「亭臺」、「講臺」。
器物的底座。如:「燈臺」、「燭臺」。
機構名稱。如:「氣象臺」、「電視臺」、「天文臺」、「廣播電臺」。
對人尊稱的敬辭。如:「兄臺」、「尊臺」。
臺灣的簡稱。如:「臺澎金馬」、「美國在臺協會」。
量詞。用於計算機器或電子設備的單位。如:「一臺機器」、「兩臺電視」。
|
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醜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澹臺滅明)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良時不見遺,醜狀不成惡。」
|
行不由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不走捷徑。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機取巧。《論語.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史記.卷六一.伯夷傳》:「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
|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容貌的美醜作為認識、評斷或任用人材的標準。《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鏡花緣》第一八回:「究竟是他受業之師,況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學問豈能懸殊?若以尋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也作「以容取人」。
|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才弟子有顏回、閔損、冉有、冉雍、曾點、曾參、顏由、宰予、冉求、言偃、端木賜、仲由、卜商、顓孫師、澹臺滅明、高柴、宓不齊、有若、樊須、公冶亦、原憲、公冶長、南宮韜、公析哀、商瞿、漆雕開、公孫孺、秦商……等數十人。任職一年,國內大治,晉封為司空,旋任大司寇。同年相定公,會齊侯於夾谷,以大義嚴詞,使齊侯歸還魯國失地。定公十四年,歲乙巳,孔子五十六歲,攝行相事,誅少正卯,勤理國政,經三月善政,魯國大治,路不拾遺。因齊國使女樂蠱惑季子及定公,朝綱墜落,孔子於是掛冠離魯,先 到衛國,見衛國不可為,旋赴陳國經過匡邑,匡人誤認孔子為...
|
以容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貌取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貌取人」原作「以容取人」。根據《韓非子.顯學》的記載,春秋時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澹臺滅明長相不俗,孔子幾乎因此而以為他是個好學生,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德行才能與容貌不相稱。而宰予談吐不凡,孔子幾乎因此而相信他是個優秀的好學生,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智慧才華與談吐不相稱。孔子當初對這二位弟子的儀表、言談,下了與實際才能不相符合的誤判,因而感嘆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就是說:如果以容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會像對子羽一樣,產生誤判;如果以談吐來衡量一個人的才華,就會像對宰予一樣,產生誤判。後來「以貌取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
|
以言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一個人的言論來判斷其人品。《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