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灰面鵟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43至47cm。頭部灰褐色,臉鼠灰色,後枕有若干白斑。有白色眉線,雄鳥眉線較細或沒有眉線,雌鳥的眉線較粗而明顯。蠟膜黃色,眼金黃色。頸側、背面及雙翼褐色略偏栗紅,尾上覆羽褐色綴有若干白斑,似新月形,但有些個體不明顯。喉白,有一道褐色粗喉央線。腹面及脛羽密布褐色橫紋,老熟雄鳥胸部呈整片褐色,雌鳥則交雜較多鱗狀白斑。尾下覆羽米白色。尾灰褐色,有3至4道深色橫帶,末端帶最粗黑,最外側尾羽橫帶不明顯。幼鳥前額至頭頂色淡,具細縱紋,眉線米黃色粗而明顯,眼暗褐色。背部羽緣有較多淺色斑。腹面密布深色縱紋,部常有若干橫斑。喙黑色。腳黃色。本種在日本有一罕見的暗色型,全身皆為暗褐色,包括翼下覆羽,僅飛羽及尾...
灰面鵟鷹(灰臉鵟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tastur indicus
體長46公分,頭頂灰褐色,喉白色,中央有一黑色縱斑,眼、蠟膜及腿皆為黃色。背面及胸部上半褐色,腹面其他部分白色,帶有褐色的寬大橫紋。亞成鳥體色較暗淡,胸前有褐色斑紋。
分布於亞洲東部,於亞洲東北部繁殖,冬季至東南亞、菲律賓、婆羅洲、印尼等地度冬。台灣於春秋兩季有大量過境族群。
出現於森林、草原及丘陵地等環境,通常靠近水源。覓食時停棲在樹枝上向下俯衝至地面捕捉獵物,以兩棲爬蟲類、囓齒動物為食。繁殖期4~5月,巢以藤蔓、草本植物及新鮮植物體組成,築於離地4~14公尺的針葉樹上,每窩產2~4枚卵,約28~30天孵化。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猛禽。性凶猛,嘴鉤曲,趾有鉤爪,眼尖銳,飛翔能力強,常盤旋於空中,以俯衝式捕食小鳥、野兔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部。如:「顏面」、「面貌」、「面容」、「笑容滿面」。
身分、地位。如:「面子」、「情面」。
外在的風采、情況。如:「門面」、「體面」、「場面」、「局面」、「世面」。
物體的外表或上方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封面」、「表面」。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向著、對著。如:「面壁思過」、「背山面水」。
當面。如:「面談」、「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量詞:A>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三面牆」、「一面國旗」、「兩面鏡子」。B>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1)夢鳥。鳳屬。具五彩羽毛,頭有冠。《玉篇.鳥部》:「鵟,鳥,有冠。」《爾雅.釋鳥》:「狂,夢鳥。」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三○.爾雅音義下》:「鵟,本今作狂。」(2)貓頭鷹。《廣韻.平聲.陽韻》:「鵟,鴟屬。」《爾雅.釋鳥》:「狂,茅鴟。」清.郝懿行.義疏:「茅鴟,即今貓兒頭,其頭似貓,大目,有毛角。……,揚州謂之夜貓。善笑,俗人聞其笑聲,云有凶禍也。」(3)一種狀似老鷹的鳥。羽毛褐色,尾部稍淡。常在高空飛翔。以鼠類為食,是田間的益鳥。俗稱為「土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燃燒後所剩下的粉屑。如:「炭灰」、「爐灰」、「煙灰」、「煤灰」。
比喻絕望、意志消沉。如:「灰心」、「心灰意冷」。
塵土。如:「灰塵」、「桌子上蒙了一層厚厚的灰。」
淺黑色。如:「灰鼠」、「灰色的衣服」。
石灰:石灰石燒煉而成。呈白色塊狀,可作為肥皂原料的稱為「生石灰」。熟石灰由生石灰加水化合而成,白色粉末,可消毒及製造漂白粉、水泥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