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15.0818 ms
共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炳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燭照明。引喻日夜不輟,好學不倦。漢.劉向《說苑.卷三.建本》:「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也作「秉燭」。
|
炳燭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弱的光明。後比喻人老而好學。漢.劉向《說苑.卷三.建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
炳燭夜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惋惜光陰易逝,故持燭夜裡遊玩。比喻及時行樂。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也作「秉燭夜遊」。
|
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蠟和油製成,可燃燒發光的條狀物體。如:「蠟燭」、「燭臺」、「紅燭」、「洞房花燭」、「秉燭夜遊」。
照、照亮。如:「火光燭天」。
察明、察見。如:「洞燭機先」。
燭光:計算發光強度的單位。當白金到達鎔點時,每六十分之一平方公分的面積所發出的光強度,稱為「一燭光」。
|
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拿、執握。通「秉」。《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文選.謝惠連.雪賦》:「燎薰鑪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
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確實、果然,表示肯定。《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
|
秉燭夜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嘆時光易逝,須持燭夜裡遊樂。比喻及時行樂。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也作「炳燭夜遊」。
|
秉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燭、燃燭。後用以比喻夜以繼日。《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三國演義》第二五回:「關公乃秉燭立於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也作「炳燭」。
|
昧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黑暗中摸索著行走。漢.劉向〈勸學〉:「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