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27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獨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中人物向觀眾單獨道出個人內心感受,或即將發生之事的一段臺詞。沿用至電影、小說中,則成為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的話。如:「這部電影中女主角有一段獨白十分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淨,如雪、牛奶的顏色。如:「白雪」、「乳白」、「白報紙」、「白色的花」。
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日間、光明。如:「白天」、「白晝」、「東方發白」、「月白風清」。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空無所有。如:「交白卷」、「白手起家」。
徒然。如:「白搭」、「白說」、「白跑一趟」、「白忙一場」、「白白的浪費這多人力,真可惜!」
坦率。如:「只要你坦白說出真相,我不會怪你的。」
戲劇中的對話。如:「對白」、「道白」、「旁白」。
不付出代價而得到的。如:「白吃白喝」、「白看了一場電影。」
表明、陳述。如:「自白」、「告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獨、一個、獨自。如:「獨唱」、「獨身」、「獨處」、「獨一無二」、「獨門獨院」。
只。如:「不獨」、「大伙都贊成,獨他反對。」
特異的。如:「獨出心裁」、「特立獨行」。
專斷。如:「獨裁」、「獨夫」、「獨斷獨行」。
杜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且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但卻極見功力。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在刻畫人物時,杜甫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如《北征》中關於妻子兒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裡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王禎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籃中搖出來的鄉土文學作家。他的小說雖然絕大多數以鄉土人物為題材,但卻大量使用現代主義(如意識流、內在獨白、語言的扭曲等等),甚至於後現代主義的手法(例如《玫瑰玫瑰我愛你》中的後設)。他善用嘲弄式的語言,描繪小人物進退兩難的困境,用冷酷的筆調讓人物作醜態百出的表演。但王禎和也能寫真正的悲劇,也能令人感動落淚,例如〈素蘭要出嫁〉。尉天驄認為,王禎和的小說依題材可以分為「以花蓮為中心,描寫下層社會的小人物」,以及「諷刺一些迎合社會的中產階級」 兩大類;前者數量較多,但多為短篇,後者則以長篇的《美人圖》(為短篇〈小林來台北〉的擴...
蔣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版社出版; 1999/06/0127.美的沈思 雄獅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8/10/0128.島嶼獨白 蔣勳 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 1997/01/0129.人與地 蔣勳 東潤(吳氏總經銷) 1995/10/1530.來日方長 月旦出版社出版; 1995/03/1531.到綠光咖啡屋,聽巴哈,讀余秋雨 爾雅出版社出版; 1993/06/2032.臺灣美術全集12 蔣勳等/著 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1993/01/1533.東西南北人 蔣勳等/著 爾雅出版社出版; 1992/12/2034.來日方長(東華)博客來出版社出版...
口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戲曲中人物的內心獨白和對話,較接近各地方日常語言,但又比口語誇張者,稱為「口白」。
對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獨白
白先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很長的時間濃縮在一個時空中,也善於運用場景的跳接(蒙太奇手法)、象徵的筆法,更特別的是「人物內心獨白」與「意識流」的運用,深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試圖捕捉人物內心萬變的情感。 著作:代表作《臺北人》,另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台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後收錄於《白先勇作品集》。責任編輯:謝靜雯資料來源:http://www.bookzone.com....
馬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獨裁者的黃昏》中,以一種「隨性藝術」的手法,將句法、時間、歷史與地理交錯運用,採用螺旋結構和多重獨白的方式,刻畫出拉丁美洲獨裁者荒淫無度、罪惡滿貫的一生。馬奎斯其他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說《沒有人寫信給上校》(No One Writes to the Colonel, 1968)、《樹葉風暴》(Leaf Storm, 1972)、《純真的艾倫蒂亞》(Innocent Erendira, 1978),以及小說《邪惡時刻》(In Evil Time, 1979)、《預知死亡紀事》(Chronicle of a Death F...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