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先謙     
瀏覽人次:227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42~1917)字益吾,晚年號葵園老人,清末湖南長沙人。同治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致仕,歸掌書院,後加內閣學士銜。工古文詞,治經重考證,繼阮元之後,輯《續皇清經解》,又繼姚鼐編《續古文辭類纂》。著有《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等。
王先謙(1842-1918)     
瀏覽人次:264 收藏人次:0
  王先謙字益吾,號葵園,湖南長沙人。生於清道光22年(1842),卒於民國6年夏曆11月26日(1918年1月8日),年76歲。同治4年(1865),王先謙24歲時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任侍講、侍讀。光緒元年(1875),擢中允,充日講起居注官,曾上疏開言路防弊,請籌東三省防務,並劾雲南巡撫徐之銘。6年,晉國子監祭酒,曾上疏論中俄交涉問題,主張聯日拒俄;又上[招商局關係緊要宜加整頓折],攻擊盛宣懷、唐廷樞等辦理洋務人員,並揭露招商局的各種弊端,李鴻章曾為此作出申辯。8年,丁憂歸里。服闋,復故官。11年,疏請三海停工,曾舉出全國災情為例說,兩江、兩湖、兩廣大水成災,「為數十年所未有」,僅...
    
瀏覽人次:27444 收藏人次:2607953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瀏覽人次:20829 收藏人次:8204038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王室」、「帝王」、「女王」、「國王」、「親王」、「王公大臣」。
群體的領袖。如:「蜂王」、「汽車大王」、「萬獸之王」。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棋王」、「拳王」。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姓。
統治。如:「王天下」。
    
瀏覽人次:12459 收藏人次:11601329
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與「後」相對。如:「首先」、「事先」、「搶先一步」、「爭先恐後」、「先見之明」、「百善孝為先」。
祖宗。如:「不辱其先」。
已逝的。如:「先父」、「先人」、「先烈」、「至聖先師」。
先生:A>對一般人的敬稱。B>對老師的尊稱。C>妻子對別人稱自己的丈夫。D>稱年長或有道德的人。E>稱有醫、卜、星相各種技能的人。
異曲同工     
瀏覽人次:22428 收藏人次:2406393
,今傳者為晉郭象本,僅三十三篇,唐時改稱南華經。古注有晉司馬彪、向秀、郭象等,又有唐朝成玄英疏、清朝王先謙集解、郭慶藩集釋。其書大要與老子相近,文辭汪洋恣肆,旨趣深奧。
(3) 騷:即〈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時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懷王,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4) 太史所錄:指《史記》。
(5) 子雲:揚雄,字子雲。西元前53∼西元18,西漢成都人。其人口吃而博學深思,少喜作賦,多仿司馬相如,後薄之而不為,於是作太玄以擬易,作法言以擬論語,仿《倉頡》篇作《訓纂》,仿虞箴作州箴。
(6) 相如:即司馬相如。字長卿...
    
瀏覽人次:16235 收藏人次:2304154
4.淬礪。《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勵。」王先謙.集解:「陵謂厲兵刃也。」
詩經     
瀏覽人次:9448 收藏人次:326679
是魯國的宮廷音樂。 297-300 03 商頌楚國勝利,皆分章,產生的時間較晚。據魏源、皮錫瑞、王先謙、王國維等考證,本章實際上即《宋頌》,是春秋時代的作品,產生於宋國首都河南商丘地帶。陸侃如、馮沅君所著《詩史》說《商頌》“一仿《周頌》,一仿《二雅》”。 301-305 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朱熹《詩集傳》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是指“鋪陳直敘”,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直述法),一般多見於《頌》和《大雅...
史記     
瀏覽人次:8325 收藏人次:0
正周壽昌 清朝 湖樓筆談 俞樾 清朝 越縵堂日記 李慈銘 清朝 史記漢書瑣言沈家本 清朝 漢書補注 王先謙 清朝 史記探源 崔適 清朝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清朝 觀堂集林 王國維 清朝 史記訂補 李笠 中華民國 史林雜識 顧頡剛中華民國 史記新證、漢書新證陳直中華民國 目錄 本紀 卷     目     內容 備注 本紀 三皇 司馬貞補,有些版本收錄此篇卷一本紀第一五帝 卷二 本紀第二夏卷三 本紀第三殷卷四 本紀第四周卷五 本紀第五秦有一說認為可當為《秦始皇本紀》的上篇見韓兆錡《新譯史記讀本》卷五。卷六...
性惡說     
瀏覽人次:4269 收藏人次:0
荀子的人性學說主張。認為人性本惡,唯有經過後天的師法教化,禮儀引導,才能化性起偽,改惡向善。《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清.王先謙.集解:「偽,為也,矯也,矯其本性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