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的命令。《左傳.隱公元年》:「未王命,故不書爵。」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王命旗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王命的旗與牌。為清代給與督撫提鎮等的重權,凡犯重罪必須立即處決的人,以此旗牌行事,如同奉准王命實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王室」、「帝王」、「女王」、「國王」、「親王」、「王公大臣」。
群體的領袖。如:「蜂王」、「汽車大王」、「萬獸之王」。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棋王」、「拳王」。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姓。
統治。如:「王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遣。如:「命人前去」。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如:「命令」、「遵命」、「奉命」、「聽命行事」。
生物生存的機能。如:「生命」、「性命」、「救命」、「命在旦夕」。
先天注定的,非後天所能改變的。如:「命運」、「好命」、「算命」、「紅顏薄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取定。如:「命名」、「命題」。
以為。如:「自命不凡」、「自命風流」。
爾虞我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時僕1>,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2>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3>及楚4>平5>,華元6>為質7>,盟曰:「我無爾8>詐9>,爾無我虞10>。」 〔注解〕 (1) 僕:御也,就是駕車。 (2) 子反:即楚主將公子側(?∼西元前575),春秋時楚國人。事莊王為司馬。晉楚邲之戰時,為將,大敗晉師。晉人伐...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箋注《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5) 《司馬法》:戰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書。〔參考資料〕 晉.魚豢《魏略》(據《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與脩書曰:「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觀先賢之論,多以鹽鐵之利,足贍軍國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餘無可者。……」
明哲保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哲保身」本來是稱頌他人的一句話。明哲,是說一個人明達事理,洞見時勢;保身,是說這個人能擇安去危,保全其身,遠離禍害。出自於《詩經.大雅.烝民》這篇詩。這篇詩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為稱頌宣王能任用賢臣仲山甫中興王室而作。全詩共分八章,在詩的第四章,稱贊仲山甫能奉行王命,能了解邦國的好壞;是一個明智,能保其身的人;只知道日夜奮力辦事,以事奉宣王。這是「明哲保身」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的語義開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擾,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優先,為了達此目的,可以放棄原本該堅持的原則。例如明代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提到伍子胥報了楚國殺父之仇說:「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
夙夜匪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烝民》肅肅1>王命,仲山甫2>將之。邦國若否3>,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4>匪解5>,以事6>一人。 〔注解〕 (1) 肅肅:嚴正的樣子。 (2) 仲山甫:周宣王之大臣,生卒年不詳。亦稱樊仲山甫、樊穆仲、樊仲。 (3) 若否:猶「臧否」,好壞、善惡。否,音ㄆ|ˇ。 (4) 夙夜:從早到晚。 (5) 解:通「懈」,怠惰。 (6) 事:服侍、侍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書經.盤庚上》:「王命眾,悉至于庭。」《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燕策三》1>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2>奉3>樊於期4>頭函5>,而秦武陽6>奉地圖匣,以次進7>至陛8>下。秦武陽色變振恐9>,群臣怪之,荊軻顧笑10>武陽,前為謝11>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12>,願大王少假借13>之,使畢使14>於前。」秦王15>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