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4.81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現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莎多娜.鄧肯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所倡導的一種舞蹈。強調自然、自由、美的表現。也稱為「近代舞」、「新舞蹈」。
現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代舞蹈一詞之產生,應可歸功於美國舞蹈家瑞娜(Yvonne Rainer),她為了與當時的現代舞作區隔,首先明確指稱出後現代舞蹈,並首見於美國《戲劇評論》探討後現代主題的文獻資料中。所謂的後現代舞蹈,其精神與態度主要是對講究邏輯線性發展、注重嚴謹形式、強調理智理性之現代舞的反動、反叛及顛覆,故後現代舞蹈呈現多元面貌,很難歸納、定義,但一般而言,後現代舞蹈家較喜以遊戲、反諷的手法,來突顯其與現代舞的「一本正經」「追求典範」之差異。以瑞娜為首包括布朗(Trisha Brown)、高登(David Gordon)、派克斯頓(Steve Paxton)等人在內,於一九六○年代初,接受了鄧恩(Robe...
Taryn Benbow-Pfalzgraf & Glynis Benbow-Niemi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Modern Dance》1998.
翠莎布朗現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70年,由翠莎.布朗(Trisha Brown, 1936-)創立,為美國後現代舞蹈著名舞團。以追求如建築構圖般的嚴密結構及柔軟的人體運動學為該團創團宗旨。布朗是最早走出傳統的舞臺和劇場空間的舞蹈家。她在自己的作品中,讓一位男舞者拴著保險帶,從一棟高層大廈外壁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地行走,令觀眾毛骨悚然。舞團讓舞者在廣場、樹林、公園、湖面自由起舞,使觀眾告別劇場。1986年該團改變風格;為義大利拿玻里的聖卡羅劇院(Teatro di San Carlo in Naples)改編並演出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舞蹈部份。該劇由李娜.沃特穆勒(Lina Wertmuller)導演,並由...
舞團提供資料、歐建平《西方舞蹈鑑賞》,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
中國現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現代舞」這個名詞是由劉鳳學於1967年首先提出。1949年畢業於「長白師範學院」,主修舞蹈,曾追隨戴愛蓮學舞的劉鳳學,從大陸移居臺灣。她從現代舞的思想觀念開始著手思考,並尋找中國現代舞與中國歷史、社會及時代關聯。她認為要創作中國現代舞就必須要瞭解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和舞蹈精神,所以從1957年起,她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開始實驗中國現代舞。她從三個方向來發展中國現代舞的理想: 把現代舞的教育觀念引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在研究中國傳統舞蹈的同時,亦用西方的辨證邏輯和拉邦的動作分析方法來檢視中國傳統舞蹈的形式、結構,以及中國舞蹈與中國社會、政治及哲學思想的關聯; 自己實驗創作與中國思想和經...
李小華《劉鳳學訪談》1998、楊孟瑜《飆舞》1998。
莫米克斯現代舞蹈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團成立於1980年,莫米克斯(Momix)現代舞蹈團由莫塞士.潘德頓(Moses Pendlenton 1949-)指導一群舞者及製造幻覺者所組成的現代舞團,以演出富有創意和人體美的作品而斐聲國際。該團因擅於以道具、燈影、幽默感和軀體營造一個充滿超現實意象世界而大獲好評。舞團名稱來自潘德頓在1980年所編的一支獨舞。當時他以「皮洛伯洛斯舞團」(Pillobolus Dance Theater)成員的身份,擔任平靜湖舉行的冬季奧運會閉幕禮編作表演作品,後來成為其自創舞團之名。雖然潘德頓與「皮洛伯洛斯舞團」一直保持緊密的關係,且為該團的五位藝術指導之一,但他仍精力充沛地追尋他個人的藝術理想...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0年。
現代舞基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現代舞基礎,作者為雪門(Nona Schurman)和克拉克(Sharon Leigh Clark),書中介紹多麗絲.韓福瑞及查理斯.魏德曼之技巧,其特色是使用拉邦舞譜及文字敘述解釋動作的流程,提供舞蹈教師與學生參考及了解早期現代舞的動作,尤其拉邦舞譜的部分更分析了動作的型態,提昇了本書研究及學術地位。本書於1972年出版,動作修訂本則於1991年出版,拉邦舞譜記錄人為瑪果利恩(Susie W Margolin)與瑪俐耶特(Jane Marriett)。
Nona Schurman《Modern Dance Fundamentals》1972.
基布茲現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59年葉芙狄特.雅儂(Yehudit Arnon)在以色列北部偏遠的基布茲之Ga□aton部落創立了「基布茲部落舞團」,1965年更名為「基布茲運動舞蹈工作室」(Kibbutz movement dance studio),是由一群團員共同生活、齊力生產,對藝術的執著及追求生命的價值。四年後該團又改為「基布茲主義舞團」,至1970年正式命為「基布茲現代舞團」,並由創辦人雅儂擔任藝術總監至今。雅儂早年曾隨德國表現主義編舞家由斯(Kurt Joos, 1901-1979)及貝嘉(Maurice Bejart)習舞。1978年舞團首次至巴黎和羅馬巡迴演出奠定了國際聲譽。此外,舞團更邀請歐洲...
舞團提供及《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ISPA 199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露。如:「展現」、「發現」、「呈現」、「現出原形」。
目前、此刻。如:「現在」、「現今」、「現狀」、「現代」、「現任」。
即時、馬上。如:「現做現吃」、「現買現賣」、「現學現用」。
實有的、目前有的。如:「現金」、「現款」、「現貨」。
現金、現款的簡稱。如:「兌現」、「貼現」、「付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歷史的某一時段。如:「朝代」、「清代」、「現代」、「近代」。
替代、替換。如:「代課」、「代勞」、「代表」、「代號」、「取代」。
接替。如:「瓜代」、「父死子代」、「新陳代謝」。
量詞。用於計算輩分的單位。如:「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