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5.24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瑜伽行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識所轉化變現。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象是幻有。立八識,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迴的主體。此派經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唯識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玉。
玉石的光彩,比喻為優點。如:「瑾瑜」、「瑕不掩瑜」、「瑕瑜互見」。
瑜伽:A>佛教上指修行,即運用思惟的方法,以達到解脫或成佛的理想。B>瑜伽術,創始於印度,為一種配合緩慢的呼吸以鍛鍊身體的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譯音用字。如:「伽藍」、「僧伽」。
譯音用字。如:「瑜伽」、「伽瑪射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事或學術的分支系統。如:「派別」、「門派」、「流派」、「黨派」、「詩派」、「派系」。
作風、氣勢。如:「正派」、「氣派」、「派頭」、「新派」。
分配。如:「分派」、「輪派」、「攤派」。
差遣、任用。如:「派遣」、「派任」、「派兵」。
一種西式烘焙食品。為英語 的音譯。如:「蘋果派」、「檸檬派」、「千層派」、「水果派」。
安排。如:「派上用場」。
派出所:警察局在管區內所設置的分支機構,負責協助辦理警察勤務,以及供服勤人員食宿。如:「發現可疑人物請就近向派出所報案。」
量詞。用於計算派別的單位。如:「這兩派畫家的風格迥然不同。」
瑜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yoga的音譯:(1)謂修行。指控制和運用我們的一切事物和心念,發展直觀的能力,達到解脫或成佛的理想。《瑜伽論記.卷一之上》:「此中意說三乘所有境、行、果法並名瑜伽。」(2)狹義的僅指某種修行方法。如修定或修行止觀,或修八正道。《瑜伽論記.卷一之上》:「修三摩地名『瑜伽』」。(3)指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中觀則俗有真空,體虛如幻;瑜伽則外無而內有,事皆唯識。」
真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南朝梁陳間高僧,本是西天竺優襌尼國人,應梁武帝的邀請,在大同元年(西元546年)到達中國,後在廣州刺史歐陽頠父子的支持下專心譯經,譯有《大乘唯識論》一卷、《攝大乘論》三卷、《中邊分別論》二卷、《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攝大乘論》影響最大,是南朝攝論學的依據,也是較有系統的介紹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國的譯經家。
無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創立者之一。生於印度三、四世紀間(西元2903~360?)。曾在那爛陀寺住過十二年,後卒於王舍城。無著綜合印度三世紀前的大乘教法,成立唯識無境的理論及菩薩道的修行方法。其教法深刻的影響印度、中國、西藏的佛教思想和修行。
如來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謂本身就含藏著佛體性的心識。此心識瑜伽行派認為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大乘起信論等則認為受無明熏染的真如就是如來藏。《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一切諸眾生,平等如來藏。」
習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佛教瑜伽行派稱過去行為所造成的潛在力量。《瑜伽師地論》卷五三:「謂於阿賴耶識中,一切諸法遍計自性妄執習氣,是名安立種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