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8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態經濟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生態學(ecology)與經濟學(economics)兩名詞同源自希臘字""oikos"",分別意指有關於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問題與管理,但卻因此兩學門觀念與專業之分歧,而使有關環境與經濟之政策產生互斥之現象,而非長期性之互利。「生態經濟學」乃1980年代末期,若干經濟學家與生態學家為因應全球性環境問題所形成之新學門。國際生態經濟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SEE)於1988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成立。1989年,國際生態經濟學會之會刊Journal of Ecological Economics正式出刊。1990年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渡河、過河。如:「同舟共濟」。
救助。如:「救濟」、「濟世」、「接濟」、「濟弱扶傾」。
助益。如:「無濟於事」。
濟濟:眾多的樣子。如:「人才濟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非常。如:「生恐」、「生怕」。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稱為「經」。
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假想直線。如:「東經」、「西經」。
常常。如:「經常」。
具有典範地位的著作。如:「易經」、「四書五經」。
記載宗教教義的書籍。如:「佛經」、「聖經」、「可蘭經」。
女性月經的簡稱。如:「經期」、「停經」。
從事、謀劃。如:「經商」、「經營」。
歷、過。如:「經過」、「經驗」、「經年累月」、「身經百戰」。
治理、管理。如:「經國大業」、「經世濟民」。
縊死。如:「自經而死」。
人體的脈絡。如:「經脈」、「經絡」、「七經八脈」。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儒家典籍及文字形、音、義方面的著作。如:「經部」、「經、史、子、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表現於外的形勢、模樣。如:「姿態」、「事態」、「液態」、「狀態」。
態度:A>舉止神情。如:「態度親切」、「態度從容」。B>看法、主張。如:「表明態度」、「態度強硬」。
經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世濟民。《宋史.卷三二七.列傳.王安石》:「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吾負經濟之才,為庸人謀事,一死固自甘心。」
2.經濟學上指人類利用種種財貨,來滿足慾望的一切行為及狀態。通常指一國國民的生產關係,或指國家、個人的收支狀況。《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專在經濟上著力,直要使中國四萬萬百姓,一個個都貧無立錐之地,然後服服貼貼的做他們的牛馬,做他們的奴隸,這樣是無形瓜分了。」
3.用較少的人力、物力或時間獲得較大的成效。如:「做事合乎經濟原則。」
生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圈內的生物,不論是同種或異種,彼此間都會相互影響;生物和他所生活的環境間,也會發生相互作用,這些現象稱為「生態」。
生態農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產量。 中國已開始生態農業的研究和試驗,對生態農業的主張與國外學者不完全一樣﹐目前正在討論探索。依據生態經濟學原理,利用系統工程法,將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技術結合,順應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規劃出的農業生產體系,稱為生態農業。此一名詞最初由美國土壤學家W. Albreche於1970年提出,1981年英國農學家M.Worthington明確訂定為「生態上能自我維持,低輸入,經濟上有生命力,在環境、倫理和審美方面可接受之小型農業」。其特點為統籌農、林、水、牧等業,使物質、能量得以多層次利用,進行良性循環,協調人口、資源和環...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