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28.4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真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或虛假。《三國演義》第九一回:「今事未知真假,遽爾加兵,乃逼之反耳。」《紅樓夢》第三四回:「倘或不防前後,錯了一點半點,不論真假,人多口雜。」
方員無真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制錢為圓形,中有方孔,故方員指錢。「方員無真假」指有關錢財之事不能講人情。《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卻又道方員無真假,比原價反要增厚。」
真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與虛假混淆,難以分辨。如:「他對我的感情真真假假,令人難以捉摸。」《好逑傳》第一二回:「這姓鐵的一個少年人,明明為貪色,卻真真假假,百般哄誘他不動。」
真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以為真。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休煩惱吾當且是耍,鬥卿來便當真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在、不虛假的。如:「真實」、「真正」、「真心」、「真人真事」、「千真萬確」。
非常、確實。如:「真好」、「真快樂」、「真喜歡你!」、「他說得真有道理。」
清楚、明白。如:「看得真」、「聽得很真!」
自然、本性。如:「天真」、「本真」、「率真」。
原來的樣子。如:「寫真」、「傳真」、「失真」。
仙人。如:「太乙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真的。如:「假牙」、「假髮」、「假面具」、「假道學」、「虛情假意」、「假戲真做」。
借。如:「假手他人」、「狐假虎威」、「假公濟私」。
設或。如:「假若」、「假如」、「假使」。
休息的日子。如:「假期」、「年假」、「放假」、「寒暑假」、「銷假上班」。
唯唯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的人,總是非常順從,從不違背主子的心意,但這樣反而容易迷惑心志,使人無法分辨真假與是非,為人主者不可不察。後來「唯唯諾諾」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順從而無所違逆。「唯唯」與「諾諾」四字連用,更能描摹出不加思索,連聲稱是的依順模樣,如《醒世恆言》卷二:「他思念父母面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唯唯諾諾,並不違拗,豈不是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拚命。《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飛曰:『你背了兄長,降了曹操,封侯賜爵。今又來賺我!我今與你併個死活!』」《西遊記》第五八回:「兩人比併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宮。」
移花接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接木」是指周家的孩子換成了賈家的孩子,家產原本是周家的,落入賈家後,卻又轉到原本是周家的骨肉手中。真假混亂的情形有如「移花接木」。
性是指教育要合乎認知,符合求知和辨認事實,課程教材應具有驗證性或是否證性,也就是可提供學生反覆證明其真假,並要適於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條件。合自願性是指教育要合乎自願,符合學習者的意願、學習者的自發性,避免灌輸學生知識或是給學生洗腦,應重視學習者的動機、興趣、能力或潛能等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