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真是     
瀏覽人次:1065 收藏人次:1200635
1.確實是、的確是。《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悔兄真是有志的豪傑,這樣實心教育。」
2.口語中用以表示不滿或嫌惡的情緒。如:「你們幾個也真是,都吵了半天了,還不肯罷休。」
    
瀏覽人次:34986 收藏人次:15034400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事情。如:「國是」。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瀏覽人次:32489 收藏人次:7476385
實在、不虛假的。如:「真實」、「真正」、「真心」、「真人真事」、「千真萬確」。
非常、確實。如:「真好」、「真快樂」、「真喜歡你!」、「他說得真有道理。」
清楚、明白。如:「看得真」、「聽得很真!」
自然、本性。如:「天真」、「本真」、「率真」。
原來的樣子。如:「寫真」、「傳真」、「失真」。
仙人。如:「太乙真人」。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97733 收藏人次:11595381
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ㄔㄢˊ ㄩˊ)被人殺害的消息。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從古到今的國君都喜愛聽信小人的話,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猖狂無禮了!宣帝聽了很生氣,就將楊惲免職。後來「一丘之貉」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87826 收藏人次:8543128
「囫圇吞棗」原作「渾崙吞棗」。《碧巖錄》卷三記載了一段故事:有位僧人問趙州和尚是否曾親見過南泉大師?趙州打了個比喻,回答說:「鎮州出產大蘿蔔頭。」本來這位僧人問趙州時是別有用心的,想不到趙州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打了比方。這番對答,表面上看來真是無味,直堵人口,害得這位僧人才一開口,卻只換得瞪大眼睛,不知如何接下去。趙州此番回答若是聽在有智慧人的耳內,恰如電光石火,一聞便透徹心靈。否則,想破頭了也不知所云。有人以為鎮州出產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去參見南泉,也是天下人皆知。這位僧人明知故問,所以趙州才會如此回答,不跟他囉嗦。恰如曾經有僧人問九峰和尚:「是否見過延壽和尚?」九峰回答說:「山前的麥...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82512 收藏人次:4858471
殄,滅絕。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的生物。原指殘害各種生物。後比喻蹧蹋物力,不知珍惜。語出《書經.武成》。[例]這麼好吃的東西,卻要倒掉,真是暴殄天物!
揠苗助長     
瀏覽人次:82392 收藏人次:6891484
古時宋國人用手將田裡未長高的苗拉高,結果苗卻反而枯死了。比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典出《孟子.公孫丑上》。[例]有些父母在孩子還小時,就要求他們學習多種才藝,真是揠苗助長!
塞翁失馬     
瀏覽人次:79584 收藏人次:3295680
01.宋.陸游〈長安道〉詩:「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79136 收藏人次:5828576
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
老驥伏櫪     
瀏覽人次:76557 收藏人次:4780883
驥,好馬;櫪,馬槽。老驥伏櫪指好馬雖老了,伏在馬槽邊,仍想奔跑千里。比喻年紀雖大,卻仍懷雄心壯志。語出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詩。[例]爺爺說他退休後要去環遊世界,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