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8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祖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供祀先祖的廟宇。《禮記.郊特牲》:「卜郊受命于祖廟,作龜于禰宮,尊祖親考之義也。」《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下.劉蕡傳》:「祖廟固有靈,忠臣固有心,陛下其念之哉!」也稱為「大廟」、「太廟」。
北港媽祖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林縣的朝天宮,供奉媽祖。為臺閩地區的第二級古蹟。初建於雍正八年,乾隆十六年重修,經不斷擴充,方具今日規模。和大甲鎮瀾宮同是臺灣最重要的媽祖寺廟,並為媽祖信仰中心。也稱為「媽祖廟」、「天后宮」。
祖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錄-地名-廟宇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親的父母。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通稱先代的人。如:「遠祖」、「先祖」、「祖宗」。
創始者。如:「鼻祖」、「祖師」、「佛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用來祭祀祖宗的屋舍。如:「太廟」、「祖廟」、「家廟」。
三緘其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西漢劉向所寫的《說苑》中記載,孔子曾經前往周朝首都,參觀周王的祖廟。在祖廟右邊的臺階前,立了一個銅像,他的嘴被重重封住,背上刻了一段文字:「這是古時候說話最謹慎的人。要謹慎啊!謹慎啊!不要多話,話一多,失誤也必定多起來。」孔子就反身告誡弟子說:「這個銅像就是在告誡人們,平日謹言慎行,不要多話,就不會招來無妄的口舌之災。」另外在《孔子家語》和《太公金匱》也記錄了這件事。後來「三緘其口」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謹慎或不說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祖先宗廟的排列次序。始祖廟居中,左為昭,右為穆。《左傳.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芒刺在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載,漢朝時的霍光,從武帝時即掌有大權,朝廷上上下下對他無不存有敬畏之心。武帝曾孫宣帝剛即位時,霍光陪同乘車前往參拜祖廟。由於對於霍光的畏忌,宣帝一路上,覺得非常地不舒服、不自在,後來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陪侍,宣帝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原文中的「芒刺在背」就是用來比喻因畏忌而極度難過與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打掃、洗滌。《禮記.中庸》:「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漢.鄭玄.注:「脩,謂掃糞也。」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亂!」後來王敦雖然叛變失敗,但仍握有權勢,耿直的周顗開罪了他,於是被捕。在被押解赴刑場途中,經過帝王祖廟,周顗破口大罵說:「王敦這個奸臣使國家傾危,生民塗炭,希望上天顯靈,讓他早點遭到報應!」話還沒說完,衙役便用戟(ㄐㄧˇ)搗得他滿口是血,但周顗並未顯露畏懼之色,仍從容自若地受刑。「君少年未更事」一語,後來濃縮成「少不更事」,用來形容年紀輕,閱歷淺薄。而「更事」一詞在晉朝之前已見於文獻。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曾對人說:「吾預知當爾,非聖也,但更事多耳。」意為:我能預知事情的發展,並不是因為我超凡入聖,不過是經歷世事豐富而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