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1.70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秣馬厲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完成作戰的準備。《晉書.卷九七.四夷傳.西戎傳》:「今將秣馬厲兵,爭衡中國。」也作「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力且切實。如:「雷厲風行」、「厲行節約」。
嚴肅。如:「正言厲色」、「聲色俱厲」。
猛烈。如:「厲害」。
凶惡的。如:「厲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武器。如:「秣馬厲兵」、「短兵相接」。《說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事。」漢.鄭玄.注:「鄭司農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如:「馬匹」、「駿馬」。
馬上:立刻。如:「政府為了便民,特地成立馬上辦中心。」
兵馬:泛指兵力。如:「我方的兵馬是敵方的一倍。」
人馬:多指人員。如:「登山隊的人馬剛從這兒經過。」
馬虎:隨便、不嚴謹。如:「為人處事,不可馬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餵牛馬的穀粟等飼料。如:「糧秣」。《老殘遊記.自敘》:「馬與牛,終歲勤苦,食不過芻秣。」
1.餵牲口。《左傳.成公十六年》:「秣馬利兵。」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
2.牲口咀嚼食物。《荀子.勸學》:「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厲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磨利兵器。《戰國策.秦策一》:「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
2.鋒利的兵器。《韓非子.五蠹》:「堅甲厲兵以備難,而美薦紳之飾。」
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餵馬。《國語.吳語》:「吳王昏乃戒,令秣馬食士。」《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完成作戰準備。《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傳》:「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厲兵秣馬,以報國讎。」也作「秣馬利兵」、「秣馬厲兵」、「厲兵粟馬」、「勵兵秣馬」、「礪兵秣馬」、「礪戈秣馬」。
養精蓄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休養生息,秣馬厲兵辨似: 「養精蓄銳」及「休養生息」都有調養休息,蓄備精力意思。 「養精蓄銳」用在準備征伐、比賽之前;「休養生息」用在遭遇災變之後。 養精蓄銳 休養生息 辨似例句 ○ ㄨ 比賽之前,所有的隊員都~,準備在球場上大展身手。 ㄨ ○ 凡是仁君必定會考慮到戰後~的重要。
嚴陣以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嚴陣,嚴正整齊的陣勢。指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迎擊人的進犯。 出處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以待之。」 故事 補充(1)相似詞: 秣馬厲兵、枕戈待旦(2)反異詞:望風而逃、潰不成軍 例句皇帝親自統御六軍,做好充分的準備等待敵人的進攻。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414,金安文教機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