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紙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留言、備忘的便條紙。《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人讀書的桌上寫一紙條貼著,上寫道:『不可學天長杜儀!』」《老殘遊記二編》第一回:「可以寫個紙條兒,叫道士著個人送到店裡。」
紙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四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的小枝。如:「柳條」、「藤條」。
狹長的東西。如:「布條」、「麵條」、「金條」、「線條」、「油條」。
款目、項目。如:「法條」、「條款」、「條例」。
次序、系統。如:「井井有條」。
量詞: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條魚」、「兩條線」、「三條香菸」、「五條裙子」。B>計算文書分項的單位。如:「民法共有一二二五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植物等的纖維質為原料而製成的物品,可用來書寫、畫畫、印刷等。如:「紙張」、「宣紙」、「包裝紙」、「圖畫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抓取以決勝負的器具或抽取以卜可否的紙條。如:「抓鬮」、「拈鬮」。唐.李商隱〈擬意〉詩:「楚妃交薦枕,漢后共藏鬮。」也稱為「鬮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撕紙的聲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紙條兒。」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者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了不和《毛傳》原有注文相混,便稱為「箋」,好像今天人讀書有自己意見時,寫在一張紙條黏在書上的「箋識」。《詩經.邶風.旄丘》這篇詩是在抗議衛國君臣對避難來衛的黎國君民不理不睬。鄭玄對這裡「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說較為清楚,大意是說:「叔、伯這些衛國君臣,穿得很華麗,顯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氣勢,但是對於黎國君民呼救的聲音,卻裝作沒聽見。」「充耳」在此有兩層意思,它本來可以指冠冕垂於耳旁的玉飾,在此又可以指聲音進入了耳朵(,卻不聞不問)。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充耳不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塞住耳朵,裝作沒聽見。亦用來形容拒絕或不願聽取別人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為標示之用的小紙條。通「籤」。如:「標簽」、「浮簽」、「簽條」。
傳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達、遞送。[例]傳遞訊息、傳遞紙條
如獲至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得到最珍貴的寶物。比喻喜出望外。宋.李光〈與胡邦衡書〉:「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獲至寶。」《鏡花緣》第八七回:「紫芝趁空寫了一個紙條,等蘭蓀走過,暗暗遞了過去。蘭蓀正在著急,看了一看,如獲至寶。」也作「如獲珍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