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3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粗繩或粗鐵鍊。如:「麻」、「鐵」。《列子.天瑞》:「鹿裘帶,鼓琴而歌。」《楚辭.賈誼.惜誓》:「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
2.姓。如晉代有靖。
1.搓、絞緊。《楚辭.屈原.離騷》:「矯菌桂以紉蕙兮,胡繩之纚纚。」《淮南子.主術》:「制觡伸鉤,鐵歙金。」
2.探求、搜尋。如:「搜」、「摸」。《易經.繫辭上》:「探賾隱,鉤深致遠。」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倒海明月,凌山採芳蓀。」
3.討、要。如:「求」、「來函取」。《韓非子.說林上》:「救而得,今子有憂色何也?」《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馥懷懼,從紹去,往依張邈。」
1.獨、散。如:「離群居」。宋.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詞:「一懷愁緒,幾年離。」
2.蕭條、寂寞。如:「興味然」、「然無味」。
參見「性」(二)條。
不假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費思考,用不著動腦。《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學士大驚,喚華安到來,出題面試。華安不假思,援筆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按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按照圖象尋求好馬。語本《漢書.卷六七.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後比喻做事拘泥成法,呆板不知變通。元.袁桷〈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驥術難靈。」
2.按照線尋找、探求。比喻掌握線,易於辦事。
離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群體,獨自生活。《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居,亦已久矣。」《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自孔子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學者離群居,各為異說。」
枯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竭力思。《紅樓夢》第八四回:「寶玉只得答應著,低頭搜枯腸。」《三俠五義》第五回:「只見九個木匠分在兩旁,各自搜枯腸,誰不願新奇討好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耿直。《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三五出》:「(淨)貧女是乞婆,打個乞婆!(末)休要靠性。」
乾脆、直接了當。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九齣:「既受托了蘋蘩,有甚推辭?性做個孝婦賢妻,也落得名標青史。」《紅樓夢》第一一回:「我們性吃了飯再過去罷,也省好些事。」也作「率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威脅或暴力等非法手段強行取他人財物。如:「他辛苦工作所賺得的金錢,十之八九都被歹徒勒光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搜尋。如:「他還要繼續探下去,直到水落石出。」
然無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聊乏味、沒有意思。《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二回:「到了次日,天纔發亮,便扒起來,叫人開了大門,跑了出來,一口氣走到書局門前看時,誰知大門還不曾開,不覺然無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乏味、落寞。《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如今先生把他做了詩,下面又強對了一句,便覺然了。」《紅樓夢》第一三回:「寶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恓,也不和人頑耍,每到晚間,便然睡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