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結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在冰點以下時凝聚成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凝聚。如:「結冰」、「凝結」、「凍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在攝氏零度或零度以下所凝結成的固體。如:「冰塊」、「遇冷結冰」。
一葉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塊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溼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氣中水汽遇冷結冰,降落到地面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圓錐形,多降於下雪之前。[例]雨霰、霜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叫聲,還可以發現藏在雪下草堆裡的田鼠。除了擁有靈敏的感官,狐的性格也非常警慎,冬天的時候,狐會站在結冰的河邊,用耳朵確定冰下沒有水聲,這表示冰層夠厚,不會破裂。因此在俄羅斯和北歐流行著一句諺語「狐能行,人亦能行」。 【沉著的狐】當狐盯上某隻獵物時,也會發揮牠們沉著冷靜的習性,把身體壓低,看起來好像是趴在地上,耳朵前後移動,傾聽附近的聲音,眼睛則專注凝視著獵物,即使獵物行動迅速,還是逃不過狐那雙快如閃亮的利爪。狐常吃的食物有鳥類、哺乳類小動物、蛙、魚蝦和昆蟲等,也會採集野菜或野果充飢。 【狐的家庭生活】冬季是狐寶寶出生的...
復冰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的冰受到較大的壓力作用,其熔點低於0度,使得冰溶化成水,而綿線穿過後,熔點升高又使原先融化的水再次結冰(此時棉條上方熔化的冰放出熱,而棉條下方就將熔化的冰吸收熱)。反覆的過程,棉線最終會落在冰塊下方,而冰塊看好卻完好如初。2. 當打雪戰時,手上抓起一把雪,用手擠壓,一緊一鬆之際,就會造成小塊雪之間發生些許局部熔化在凝固,使原本鬆散的雪花結合起來,成了雪球。所以在很冷的時候,會覺得雪比較不夠黏,做起雪球相對困難,那是因為手擠壓的力量有限,不足以在極低溫的時候讓雪融化。 其他應用(註2)1. 高山上因氣壓比平地低,故水的凝...
落葉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葉知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口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濕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溫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熱程度的定量表示法。通常以常壓下水結冰與沸騰時的溫度為基準,由溫度計及溫標定之。也稱為「熱度」。
物理風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 Action)凍裂作用又可稱為楔裂(Frost Wedging)滲入岩石裂隙中的水,因氣溫降低而結冰,體積增加為原來的110%,擠壓兩側岩體,逐漸撐大裂隙。當氣溫升高後,除了原本冰體溶解的水外,新增的空間又容納更多後來流入的水,然後在氣溫下降時再度結凍,進一步稱大裂隙。岩石長時間經過反覆的凍裂作用而逐漸碎裂。此種作用對於高山或極區裸露岩石的影響最為顯著。解壓 (Unloading )原被深埋的岩層,因覆蓋在上方的岩體或物質被移除,導致壓力減輕而膨脹,通常在岩體的表層形成平行於地面的頁狀節理,長期下來,岩體順著結理逐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