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統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覺是康德(I. Kant, 1724~1804)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兩層意義:就感官經驗而言,是認知主體將偶發的或經驗上的心理狀態統合而成為屬於自己的統合經驗;就知性層次而言,是認知主體將直觀所得的內容,用內在於人的先驗範疇形成普遍有效的判斷。
  康德為解決知識如何具有普遍性及必然性的問題,首先探討「先天知識如何可能」。他宣稱主體在認知的過程中,先對經驗界的對象,經過時間、空間的感性直觀形式作用,所形成的許多內容作為概念。然而經過感性作用後的概念並未具有普遍性,仍屬於認知主體主觀的直觀內容。基於知識具有普遍性及必然性的要求,康德進一步以知性的十二範疇將主觀的直觀內容轉化為...
主題統覺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目錄1 介紹2 目的3 優點4 缺點5 參考書目 介紹 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e apperception test, TAT)是摩根(C.D.Morgan)和莫瑞 (H•A•Murray)於1935年所編制,屬於人格測驗的一種。是專門研究幻想的一種方法,後來出版《主題統覺測驗》一書。全套測驗...
兒童統覺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一種有名的、常用的投射測驗,專為兒童所設計。本測驗為一系列實物景觀的圖片,施測時,一張張拿給受試者看,要求受試者根據圖片說出一則故事,盡量鼓勵自由想像,並把浮在心中的故事說出來。主要的原理是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覺,並利用了人經驗過的主題或情節來描述故事,可以反應了人的幻想或被壓抑的想法。是一種了解人格的心理測驗。
  「兒童統覺測驗」屬於一種主題統覺測驗,由比列克(L. Bellack)於一九五○年為兒童受試者所設計,適合於三歲至十歲兒童使用。其測驗材料是依據心理分析的原理而設計的,由十張擬人化的動物在不同情境活動為主題的畫面所組成。藉由兒童根據圖片所編造的故事,可以將其對父母、兄弟姊妹、大小便訓練、攻擊性、孤獨,及其他有關問題的態度投射出來。
  後來的研究結果發現,以人物為畫片內容對兒童更有臨床價值,於是比列克等乃於一九六五年編製了人物畫片的兒童統覺測驗(CAT-H,H指畫片為human figures)。
  「中國學齡兒童主題統覺測驗」由初正平教授於民國五十七年(1968)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醒。如:「大夢初覺」。
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如:「知覺」、「味覺」、「幻覺」。
發現。如:「發覺」、「察覺」、「驚覺」、「自覺」。
領悟、感悟。如:「覺悟」。
賢智之人。如:「先覺」。
啟發、告訴。如:「使先知覺後知」。
睡眠。如:「睡覺」、「睡午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代相傳的體系。如:「傳統」、「系統」、「道統」、「血統」。
總括。如:「統計」、「統算」、「統括」。
集結合一。如:「統一」、「統合」。
率領、統領。如:「統率」、「統治」。
器物圓而中空的部分。通「筒」。如:「短統襪」、「長統靴」。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養社會性的道德,使之用之於社會,並涵養多方面的興趣(博雅教育),並慢慢「知你自己」,以激發學生心裡的統覺機能,形成一個「文化人」,使「知」和「意」相結合。赫爾巴特繼承康德道德哲學的「善意說」,以人的動機為考慮對象。在教育上的內涵而言,為他律(管理、陶冶)到自律。→符合「倫理學」。教材安排:教師給學生的教材應該容易瞭解,且教師所提示給學生的材料或經驗,必須前後銜接,也須重視系統,連貫及活動的特性。課程安排上,也要配合多方面興趣,教學上往「專精」與「廣博」兩方面發展。→符合「心理學」。 教學法赫爾巴特提出四段教學法,對歐洲十...
投射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ion technique)是在受試者看完一幅描寫風景、人物或社會景象的圖畫後,編造故事。包括主題統覺測驗和逆境圖畫測驗都為此種技術。 表現技術(expression technique)是要受試者在畫圖、繪畫、演戲方面扮演積極的角色,或表演展現人格特質的方法,和編造技術即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表現技術重於形成結果的方式,也就是分析故事或其他結果的內容和型態。主要的表現技術有畫人、畫數測驗、玩洋娃娃、塑造黏土、角色扮演等。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投射技術、投射測驗英文關鍵字:Projective technique 參考資料...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