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7731 收藏人次:705010
1.繫帽的帶子。《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索絕。」《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細革靴者,皆鳥集鵠立。」
2.綵帶。《儀禮.士昏禮》:「主人入,親說婦之。」漢.鄭玄.注:「婦人十五許嫁,笄而禮之,因著,明有繫也,蓋以五采為之,其制未聞。」
3.馬腹前的皮帶。《周禮.春官.巾車》:「錫樊十有再就。」漢.鄭玄.注:「,今馬鞅,王路之樊及皆以五采罽飾之。」
4.用線、繩、毛等做成像穗子的裝飾物。如:「長槍上紮著紅子。」《水滸傳》第三回:「史進頭戴白范陽氈大帽,上撒一撮紅。」
5.蘿蔔、芥菜等植物的莖和葉子。如:「蘿蔔子」、「芥菜兒」。
6.繩索。《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繫。《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雖假容於江皋,乃情於好爵。」唐.柳宗元〈乞巧文〉:「乃弁束衽,促武縮氣。」
濯足     
瀏覽人次:10220 收藏人次:393618
語本《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比喻受人敬重或輕蔑,均由人自取。或比喻超脫於世俗之外。
    
瀏覽人次:8006 收藏人次:500631
漢武帝時,南越與漢和親,武帝派終軍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入朝歸順。終軍自己請命,願意接受此任務,必使南越王來朝。典出《漢書.卷六十四下.終軍傳》。後比喻自請從軍。唐.王勃〈滕王閣序〉:「無路請,等終軍之弱冠。」宋.劉克莊〈水調歌頭.一卷陰符〉詞:「依稀記,曾請繫粵,草檄征遼。」
    
瀏覽人次:6989 收藏人次:703196
古代顯貴者的冠飾。比喻高官顯宦。《南史.卷二一.王弘傳.論曰》:「其所以簪不替,豈徒然也?」《三國演義》第六○回:「久聞公世代簪,何不立於廟堂?」
被髮     
瀏覽人次:5837 收藏人次:507193
散著頭髮,來不及結好帽帶。形容急迫的樣子。《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冠而救之,可也。」也作「披髮冠」。
縉紳     
瀏覽人次:2073 收藏人次:0
作官的人。《幼學瓊林.卷二.衣服類》:「簪縉紳,仕宦之稱。」
    
瀏覽人次:966 收藏人次:0
1.洗滌帽。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
2.比喻超凡脫俗,志節堅貞。南朝宋.殷景仁〈文殊師利贊〉:「體絕塵俗,故濯者高其跡。」唐.白居易〈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翁?」
    
瀏覽人次:895 收藏人次:315663
1.以珠玉綴成的裝飾品。《北史.卷九五.林邑傳》:「王戴金花冠,形如章甫,衣朝霞布,珠璣絡。」也作「瓔珞」。
2.纏繞。指世俗的牽絆。《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方解絡,永託茲嶺。」
世胄     
瀏覽人次:808 收藏人次:553228
世代仕宦的人家。《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舍人是簪世胄,況又是黌宮名士。」也作「簪門第」。
滄浪     
瀏覽人次:746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比喻摒除世間塵俗,保有崇高的節操。《抱朴子.內篇.釋滯》:「夫寵貴不能動其心,極富不能移其好,濯滄浪,不降不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