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78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習得的驅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力是早期心理學中稱動機的另一個名詞。動機為行為的造因,稱驅力意為促發行為力量與動機意義相近,但更明白的指出驅策個人發生行為的力量,而行為的發生,完全出於個人心意的,多是由於需要。需要又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
  二十世紀前三十年代,心理學家對驅力有兩種說法,牽涉到「天生和養育」(Nature-Nurture)問題。就驅力而言,麥獨孤(W. McDougall, 1871~1938)在其〔社會心理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1908~1926)中認為驅力乃是天生的本能,一切生物皆具。華生(J.B. Watson, 187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譁」、「得饒人處且饒人」。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帥氣的」、「認真的」。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語尾助詞。如:「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趕馬,亦泛指趕牲畜。如:「驅馬」、「驅牛」、「驅羊」。
趕走、逐離。如:「驅逐」、「驅鬼」、「驅蟲」、「驅趕」。
駕馭、促使。如:「驅使」、「驅策」。
奔走、前進。如:「前驅」、「先驅」、「驅馳」、「長驅直入」、「並駕齊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覆演練、鑽研。如:「學習」、「研習」、「練習」、「溫習」、「學而時習之」。
做慣而不易改變的行為。如:「習慣」、「惡習」、「舊習」、「積習」、「習俗」、「習以為常」。
時常、時時。如:「習聞」、「習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力氣」、「力量」、「體力」、「臂力」、「腕力」、「力不從心」、「力能扛鼎」。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作用。如:「動力」、「抗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才能、能力。如:「實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權勢。如:「權力」、「勢力」。
盡力、拚力的。如:「力戰」、「力爭上游」、「力求上進」、「據理力爭」。
以力氣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習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近年來教學心理學的研究中,學習的認知歷程是主流之一。從認知的訊息處理論中得知,學習的認知歷程包括經由注意而使外在的刺激從感受器至知覺階段、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可能涉及訊息的摘取、訊息的保留存檔、以及訊息的檢索應用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三種成分即為:習得成分(acquisition components),指學習新訊息有關的歷程;保存成分(retention components),指設法記憶新學習訊息的歷程;應用成分(application components),指將所學習的知識技能應用來解決問題的歷程。
  故習得乃是指學到新的知識、觀念、動作技能等,而習得的能力需要應用各種...
驅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力係指當個人有所需求時,不論這需求是次級需求或原級需求,都會盡可能採取行動,設法減輕需求的焦慮感,以滿足其需要。這種迫使個體採取行動的力量,就叫做驅力。例如新生兒出生沒多久,就會因需索食物的需求,迫使其產生啼哭的行為。心理學者常用二個方法來測得需求和後來的驅力為何。首先測量從嬰兒需要食物開始到他得到食物的時間(即需求的等級)。其次,測量他用力啼哭時所使力的程度(行動的等級)。這二種測量得來的數量,就是驅力的強度。一般而言,上述兩者相關性甚高。
  上述的例子指出驅力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不論驅力有多強,都不能由其自身來減輕需求,需由外在行動使需求壓力抒解。驅力的存在僅告訴我們「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