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84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聖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對天子的尊稱。《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某早晚趨侍聖上而已,並不干與國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鞠躬盡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鞠躬,彎身以示敬慎。盡瘁,竭盡辛勞。鞠躬盡瘁指不辭辛勞,盡力於國事。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六齣:「我老臣不能為玉燭于光天,豈忍見銅駝于荊棘,明日奏過聖上,親總六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iōng釋義︰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01.《水滸後傳.第二七回》:「一連三疏,請聖上還都,誰知被汪伯彥、黃潛善所遏,氣憤填胸,因得重疾。」 參考詞語︰氣憤填膺注音︰ㄑ|ˋ ㄈㄣˋ ㄊ|ㄢˊ |ㄥ漢語拼音︰qì fèn tián yīng釋義︰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01.《官場現形記.第二七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裡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參考詞語︰義憤填胸注音︰|ˋ ㄈㄣˋ ㄊ|ㄢˊ ㄒㄩㄥ漢語拼音︰yì fèn tián xiōng釋義︰即「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01.《兒女英雄傳.第五回》...
出類拔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三俠五義》第四五回:「令弟五義士在京中做了幾件『出類拔萃』之事,連聖上俱各知道,並且聖上還誇他是個俠義之人,欽派本閣細細訪查。」
愛莫能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隱而不見,所以無法給予幫助。語本《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漢.毛亨.傳:「愛,隱也。」後指內心雖然同情,想要幫助他,卻無能為力。《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文明小史》第六回:「兩人雖與黃舉人均有瓜葛,到了此時,也是愛莫能助,只得任其所之。」也作「愛莫之助」。
川流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子罕》1>子在川上曰:「逝者2>如斯3>夫!不舍4>晝夜。」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 (2) 逝者:指逝去的時光。 (3) 斯:指河水。 (4) 舍:放棄。通「捨」。〔參考資料〕 《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少游太學,與班固、傅毅同時齊名。常以典籍為業,未遑仕進之事。時人或譏其太玄靜,將以後名失實。駰擬楊雄〈解嘲〉,作〈達旨〉以荅焉。其辭曰:……今聖上之育斯人也,樸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為仁。壹天下之眾異,齊品類之萬殊。參差同量,坏冶一陶。群生得理,庶績其凝。……方斯之際,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雲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君位。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聖上天飛踐極,迄茲二十有四載。」
貪贓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貪贓壞法注音︰ㄊㄢ ㄗㄤ ㄏㄨㄞˋ ㄈㄚˇ漢語拼音︰tān zāng huài fǎ釋義︰猶「貪贓枉法」。見「貪贓枉法」條。 01.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源) 02.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即皇上欲問貪贓壞法,欺君罔上者,亦不可不付之法司也。」 參考詞語︰壞法婪贓注音︰ㄏㄨㄞˋ ㄈㄚˇ ㄌㄢˊ ㄗㄤ漢語拼音︰huài fǎ lán zāng釋義︰婪,貪。「壞法婪贓」猶「貪贓枉法」。見「貪贓枉法」條。 01.《萬花樓.第八回》:「立要奏明聖上,究問他一個壞法婪贓之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