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3.28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聚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會合。《三國演義》第二回:「英雄聚會,各懷一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一時有道術的,如張果、葉法善、羅公遠諸仙眾異人皆來聚會。」
聚合的事。如:「我今天下午有一個聚會。」
基督徒聚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徒聚會所為二十世紀初在中國興起的一個基督新教的教派,一九二二年由倪柝聲(1903~1972)等人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所創立。最初按〔聖經〕中〔路加福音書〕的記載,取名「小群聚會」故得「小群」之別名;後來用了「某地奉主名聚會」或「某地教會」等名稱,故又得「某地地方教會」或「某地第幾會所」的別名;但外界約定俗成以「聚會所」來稱呼他們。聚會所教會的發展,不僅在中國大陸地區擁有信徒,至今在海外的華人社區中,亦有聚會所的設立,由李常受所領導。
  聚會所雖由福州展開其活動,但自一九二八年移往上海後,才發展成一個教派,亦以上海為中心,再向全國各地傳播。該教派在教義與組織上的見解,與其他宗派教...
聚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會所名。聚會所亦稱集會所,為臺灣原住民早期各族群宗教信仰與精神生活依存之重鎮。通常僅允許男性族人進出該會所;它是族人排解糾紛的場所,亦是部落重大事宜協商,決定與宣佈的重要地點。它最大功能是部落族群利用此一場所進行各種歲時祭儀活動,一般祭典歌舞則於會所前廣場進行。平埔族稱它為「公廨」,各族中聚會所的建築結構最講究與複雜者為阿里山之鄒族,他們早期部落以它為男性狩獵與打戰技能的訓練場所,是他們的天神「哈寞」之居處,為極莊嚴神聖的場所。〔參考庫巴(Kuba)〕
王秋桂主編《民族與民俗》民國八十三年、劉其偉編《臺灣土著文化藝術》民國七十二年、山海文化雙月刊第五期《我們都是平埔族》1994年。
聚會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海瑞〈贈郡侯肖野郭公膺保薦序〉:「二侯今日相與聚會精神一堂之上,共而為之。」
不是冤家不聚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會碰在一起發生矛盾、糾紛或情感問題,都是緣分註定好的。通常指今世成為情人或親人,須有前世緣分。《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這個不是冤家不聚會,好教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裡。」也作「不是冤家不聚頭」。
凱梨;社交聚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愛爾蘭的蓋爾人(Gaelic)所使用的專有名詞,意為舞會、或通常有部份歌唱及舞蹈節目的社交聚會。這種生活方式曾被收錄到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電臺節目《凱梨鄉村》(Country Ceilidhe)中。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公眾聚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印尼峇厘島村民自己蓋的公眾社區會堂,通常用來開會或聚集村民會商時用。其中社區的「甘美朗」(Gamelan)樂隊也以此地為基地,它並非宗教性的聚會所。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多數人的集會、聚會。如:「宴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合。如:「聚合」、「聚集」、「凝聚」、「聚眾」、「聚餐」、「齊聚一堂」。
堆積、儲積。如:「積聚」、「聚沙成塔」。
聚落:人聚居的地方,村落。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措施: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支持與讚許員工尋找及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係,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四)尊重需求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陞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無法滿足尊重需求的特徵: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 激勵措施: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