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聲音和氣息。《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此二者聲氣相感也。」後用以比喻朋友間志趣相投合。
2.聲音、言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滴珠生來在父母身邊,如珠似玉,何曾聽得這般聲氣?」《紅樓夢》第六四回:「這好一會我們沒進去,不知他作什麼呢,一些聲氣也聽不見。」
聲氣相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同。《隋唐演義》第八九回:「兄今因許公而識張公,自然聲氣相投,定行見用於世,各著功名,可勝欣賀。」也作「聲氣相求」。
聲氣相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同。《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也作「聲氣相投」。
不動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01.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氣,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除固態、液態外的形態。無固定的形狀、體積而能自由流動。如:「空氣」、「氣體」、「水蒸氣」。
人或動物的呼吸。如:「氣息」、「屏氣凝神」、「上氣不接下氣」。
自然界陰晴、冷暖的現象。如:「天氣」、「秋高氣爽」。
發怒。如:「生氣」、「氣憤」、「氣惱」。
存在人體血脈中使各器官發揮機能的原動力。如:「血氣」、「元氣」。
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如:「脾氣」、「朝氣」、「勇氣」、「氣色」、「垂頭喪氣」。
人的才華或行為風度。如:「才氣」、「驕氣」、「氣質」、「氣勢凌人」。
味道。如:「氣味」、「香氣」、「臭氣沖天」。
人的運勢。如:「氣運」、「氣數」、「晦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聲音」、「雷聲」、「風聲」、「聲浪」。
音樂。如:「聲光」、「聲樂」。
名譽。如:「美聲」、「名聲」、「聲譽」、「聲名大作」。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
宣布、張揚。如:「聲討」、「聲明」、「聲稱」、「聲述」。
音調。如:「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乘風破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順著風,破浪前進。《宋史.卷四五○.忠義列傳五.張順》:「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紅鐙為識。貴先登,順殿之,乘風破浪,徑犯重圍。」《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把繩索一切紮縛停當,然後又放一聲氣,小火輪動鼓機器,便見一溜煙乘風破浪的去了。」
風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流風餘韻。《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辛慶忌》:「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熟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得很詳細。《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你老兄是書香世族,自己又是個道臺,官場也熟悉,四面的聲氣也通。」也作「熟諳」。
感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觸動內心的感情。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有所感觸,惻愴心眼。」《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邵雍傳》:「雍於凡物聲氣之所感觸,輒以其動而推其變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