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行裁決,不受約束。《漢書.卷七二.王吉傳》:「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誅〕利,不畏死亡。」
2.對自己的欲望、情感、行為加以約束,不使越出常軌。如:「他很能自制。」
不能自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克制自己。如:「喜歡唱歌的我,每當聽到熟悉的歌曲,便不能自制的跟著哼唱起來。」
自制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制訓練」的目的在激勵學生犧牲、獻身於目的並應用才能,在於培養一個人負起責任,達到成熟的方法。
  自制訓練不能從教科書或藉說教來教導,但是可藉模範人物來引發。有下列三種途徑:(1)展示給學生自制的意義;(2)提供給學生自制的楷模;(3)表現希望學生形成的行為。激勵學生自制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設立楷模。
  從訓導觀點言,要讓學生知道自制的意義,和在生活中自制的方法。教師可以透過與學生坦誠相待,及與學生共同體驗犧牲小我的價值。
  此外,教師也可利用隨機教學,與學生共同討論自制訓練的事實。其重點在於讓學生觀察並明白教師本身的自制,藉此正確地指引學生學習自...
認知自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自制是指處理事情時的一種自我心理認知的內在歷程。即運用屬於自我特殊的內在標準對外在的刺激反應,而導致下一個行為產生的心理歷程。
  認知自制的概念源自於皮亞傑(J. Piaget),其意義類似於調適,但主動性較強。學者不斷充實其內涵,如克萊恩(G. Klein)曾於一九四九年提出認知控制的歷程包括由身體「自我」節拍的規律、集中焦點、領域結合、相關與無關、比較變或不變、平衡範圍,而至集體類別化概念成信念等概念。史多博(E. Staub)也於一九七九年出版〔積極的社會行為與道德:社會化與發展〕(Positive Social Behavior and Morality: Soci...
自制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導的目的之一,是在幫助學生自制。其使用的策略或技巧如下:
  1.使用信號:對需要的學生使用各種信號。教師首先要引起學生注視,然後使用搖動、蹙眉和手的信號,引導學生回到學習活動的位置,或繼續進行學習活動。
  2.身體接近:當教師使用信號無效時,只要走近學生的身旁,就可使學生恢復興趣,再回到原來的學習活動。
  3.對學生的工作表示興趣:教師走近坐立不定、心神不安的學生身旁,注視他們的工作,提出有趣的問題,或做出學生喜歡的、有關他們的工作的評論。有時可以再加鼓勵,如「你已做完許多了,我預料你五分鐘就可以做完了。」
  4.重組困難工作或幫助學生做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精粹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多數的基本學科仍得靠直接的方法,如記憶與練習,才能學好。雖然興趣引發動機,但是努力仍然比興趣重要。自制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教師角色  在精粹主義的觀點中,教師具有高水平與知識,因此被尊為權威,是為專門科目或學科的大師與值得效仿的模範。教師必須掌控課堂活動,並且很少根據學生的意見來決定課程內容。(Allan C.Ornstein,2004) 精粹主義v.s永恆主義  精粹主義與永恆主義一致主張恢復基本學科為教育過程中心,強調心智的訓練,並且以教師為中心,但相異之處可歸類為以下四點(Allan C.Ornstein,200...
不由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忍不住、不能自制。《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仲翔聽他的說話,見他的模樣,不由得好笑。」也作「不由的」、「由不得」。
不能自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不能自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