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9.66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舉人大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人大挑」為清代一種每六年一次於落第舉人中挑選良吏的辦法。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載:舉人大挑,凡會試後,奉旨舉行大挑。禮部查造清冊,咨送吏部,奏請欽派王大臣,於各省舉人內,公同揀選。一等者以知縣試用,二等者以教職銓補。乾隆十七年(1752)諭,今歲萬壽恩科,各省計偕雲集,而中額例有定數,其下第舉子中,有年力才具可以及時錄用者,特予格外加恩,揀選引見。分別以知縣試用,教職銓補,俾得早列仕版。……大省四十人,中省三十人,小省二十人。……三十七年奏准,本年大挑,照截取舉人分別遠近省分之例。……五十二年諭,向來大挑舉人,俱於會試榜後,該部定期奏請揀選,但念各省會試舉人,旅食京師,若俟榜後再行挑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肩擔負。如:「挑擔」、「挑水」。
選取、揀選。如:「挑選」、「挑三揀四」、「雞蛋裡挑骨頭」。
撥弄、剔撥。如:「挑火」、「挑燈」。
引誘。如:「挑逗」。
激引、搬弄。如:「挑戰」、「挑撥」。
書法中筆鋒由下向上提寫的筆法。如:「斜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扛起、抬起、往上托。如:「舉手」、「高舉」、「舉重」、「舉頭望明月」。
提出。如:「舉例」、「列舉」、「檢舉」。
推選。如:「選舉」、「推舉」。
全部的、整個的。如:「舉世聞名」、「舉國歡騰」、「舉世公認」、「舉國上下」、「舉家遷移」。
行為、動作。如:「舉止」、「壯舉」、「義舉」、「善舉」、「一舉一動」。
起、興起、發動。如:「舉義」、「百廢待舉」、「大舉進攻」。
生養。如:「一舉得男」、「中年舉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人抱舉起來。《山海經.西山經》:「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
2.舉用人才。《左傳.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凡舉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3.漢代取士用人無考試之法,皆令郡國守相薦舉,被薦舉者稱為「舉人」。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的人為「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也稱為「大會狀」、「大春元」。
大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制,挑選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一等任知縣,二等任教職,稱為「大挑」。
人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人民代表大會的縮稱。是大陸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經由人民選出全國人民代表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以代表人民的意志,討論並決定一切有關國家及人民的重大問題。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