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0.77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有組織編制的舞蹈團體。可分為偏重娛樂性演出和重藝術創作性等兩種類型。
波修瓦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舞團成立於1776年,由當時莫斯科著名文藝支持者烏魯索夫(Urusov)王子贊助成立。當時舞團座落於丕托羅夫斯基(Petrovsky Theater)劇院。不幸該劇院曾兩度遭祝融直至1825年1月19日新劇院始落成,正式更名為波修瓦劇院〔參見波修瓦劇院(Bolshoi Theatre)〕,並演出《繆斯們的喜悅》作為開幕演出。1850年時舞團即有155名舞者。1898至1924由高爾斯基(Gorsky, Alexande, Alexeievich, 1871-1924)任藝術指導,此時劇院曾因財務運作短絀而難以運作,高爾斯基乃將芭蕾與管弦樂結合,使舞團得以重新再出發並獲得國家的補助。 19...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瑪莎葛蘭姆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為當代最著名之現代舞團之一。1916年至1923年間葛蘭姆曾在丹尼雄(Denishawn)舞團擔任舞者,直到1926年四月葛蘭姆自組舞團舞團創立初期皆為女性舞者,直到1938年艾瑞克.郝金斯(Erick Hawkins)的加入,始有第一位男性舞者。1929年舞團進行創團演出,此後不斷至美國各州巡演,1950開始至歐洲演出。迄今,舞團已至五十餘國家演出過包括臺灣兩度的演出。美國舞蹈界知名現代編舞家,皆曾為「瑪莎葛蘭姆舞團」團員及學生;如摩斯.肯寧漢,保羅.泰勒,崔拉.莎普等。瑪莎以特殊的舞蹈動作及理論自成一格;強烈的戲劇感及探討內心衝突以表現濃烈的戲劇張力。與其合作過的藝術家有路易.霍斯...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0與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 1987》.
陳乃霓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88年由陳乃霓(Nai-Ni Chen)創立於美國,以從事舞蹈教育及教學為主,把中國傳統的民族舞介紹到美國的各中小學及社區,直到近幾年才致力拓展為表演性團體。為哈林藝術學校駐校舞團,兩次被紐澤西文化局頒為傑出藝術組織,及獲得「中大西洋藝術基金會」(Mid Atlantic Arts Foundation)的觸媒藝術家獎(Artist as Catalyst);舞團曾在紐澤西藝術中心、皇后大學金色表演藝術中心、古根漢博物館等地演出並和裝置藝術家明飛(Ming Fay)合作在懷特尼博物館演出。陳乃霓出生於臺灣,四歲開始學民族及民俗舞,並參加教育部的青年友好訪問團訪問十六國,十七歲時參與雲...
泰瑞.楚克(Terry Trucco)《紐約舞蹈專書(The New York Book of Dance)》1995,城市公司(City & Company)、蘿絲.雷昂(Ruth Leon)《喝采:紐約表演藝術指引(Applause: New York´s Guide to the Performing Arts)》1991,喝采劇院叢書出版社(Applause Theater Book Publishers)、1998年1月6∼25日 喬伊斯劇場萬象節節目單、1996年7月12∼13日 拉瓜地高中的費洛里洛夏季舞蹈節節目單、1993年9月30∼10月3日聖.馬克教堂節目單。
太古踏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團於1979年成立,創辦人為臺灣舞蹈家林秀偉。以自然的、原始的、祭祀性為肢體能量的投射;舞者透過冥想與內在心靈交感,激發原創力,以推進肢體最大的極限性。林秀偉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曾擔任「雲門舞集」的主要舞者。在摒除了這些舞蹈形式的束縛後,她以陰陽交融、醞靜於動的哲思,並將肉體轉化為圖象作為生命的符號。近年來陸續推出:《生之曼陀羅》、《世紀末神話》、《女蝸》、《道》、《五色羅盤》、《無盡胎藏》、《大神祭》、《詩與花的獨言》等作品。「太」意味無限寬廣的內在及外在宇宙,「古」傳遞時間的奔流,「踏」拆開來看,「足」來自地底的力量,「水」呈子宮狀態,象徵純淨和微量混沌,「日」為吸取太陽熱源。「太...
舞團提供資料。
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團由蘇俄文化部於1967年成立,現為俄羅斯的頂尖舞團;為波修瓦(Bolshoi)與「基羅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之外的三大舞團之一。自1977年開始,舞團由卡薩基納(Natalya Kasatkina)與瓦希佑夫(Vladimin Vasilyov)擔任藝術指導。他們倆人皆為「波修瓦芭蕾舞團」的知名舞者,且為「波修瓦舞團」創作了多齣芭蕾舞劇與歌劇及電視專輯。該團舞者於國際芭蕾大賽中均有傑出的表現,共贏得二十面金牌,以及巴黎舞蹈學院頒發的三座優勝獎項。舞團以融合古典傳統與現代元素為其獨特之舞蹈風格。在當地,舞團常於克里姆林宮、奧林匹克音樂廳、露西雅國家音樂廳演出。迄今該團...
舞團簡介。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成立於1669年,其輝煌的歷史迄今已有三百多年了,是舞蹈藝術悠久歷史的傳承者。其起源可溯自法王路易十四的時代(Louis ⅩⅣ, 1638-1715),他1661年建立了皇家舞蹈學院,並制定了芭蕾基本姿勢及技巧,至今仍為舞者在舞步和身體動作運用上的準則。從十八世紀起,法國舞蹈家和編舞者就不斷受邀到全歐各地宣揚法蘭西學派的舞蹈。它曾經以浪漫主義風格的飄逸仙女和高貴仕女角色聞名天下,可是之後卻被瑟給.狄亞格烈夫(Sergei Diaghilev)引進的「俄式芭蕾」旋風所席捲,使法國芭蕾出現了興衰迭起的歷史。「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向來堅持以舞碼完整和風格多樣為主要路線,而非某...
舞團節目單1993年。
艾文艾利美國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艾文.艾利(Alvin Ailey, 1931-1989)於1958年12月成立,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舞團之一;該舞團於1962年受美國政府贊助到東南亞及澳洲演出,因而奠定了國際的知名度,隨後1963年參加巴西國際藝術節,1966年參加達卡第一屆黑人藝術節,1968年參加愛丁堡藝術節,由於其精湛的演出而捧回了最佳舞團、最佳編舞及最佳男舞者獎,從此奠定了艾文艾利美國舞團在美國舞蹈界的基石。1968年成為紐約克拉克中心的常駐舞團。1969年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演出,並在1970年至1972年為其常駐舞團。1971年並把舞團首演權給了紐約市中心劇場,以後舞團每年均定期在紐約巿立表演中心演出,可知其受...
泰瑞.楚克(Terry Trucco)《紐約舞蹈專書(The New York Book of Dance)》1995,城市公司(City & Company)、愛倫.羅伯森(Allen Robertson)和當那.哈特拉(Donald Hutera)之《舞蹈手冊(The Dance Handbook)》1988,朗文出版社、蘿絲.雷昂(Ruth Leon)《喝采:紐約表演藝術指引(Applause: New York´s Guide to the Performing Arts)》1991,喝采劇院叢書出版社(Applause Theater Book Publishers)。
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於1989年由維克多.史莫諾夫.葛洛凡諾夫(Victor Smirnov Golovanov)創立。該團有八十位舞者,均受過完整古典芭蕾的嚴格訓練。舞團宗旨是將十九世紀正統古典芭蕾的原創風貌,不作任何改變地傳授給年輕的舞者們,並鼓勵舞者用個人獨有的特質重新詮釋舊作。葛洛凡諾夫畢業於莫斯科編舞學院,六十年代中期曾投身至電影的拍攝,與拉夫羅夫斯基及巴斯曼特瓦洛(Bessmertnova)合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贏得了蒙地卡羅影展獎項。此後尚有《費歐德洛》、《飛越蘇聯》、《莫斯科風雲》等佳作。許多國際知名芭蕾舞星都曾參與演出。葛洛凡諾夫曾任「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
舞團提供資料。
莫瑞路易斯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53年莫瑞.路易斯(Murray Louis, 1926-)開始了舞團的雛形,直至1963年,才成立永久性的舞團,並巡迴國際及全美各地。1951年畢業於紐約大學的莫瑞,從1949年即開始和艾文.尼可萊在亨利街劇場合作為艾文尼克萊舞團的首席獨舞者,並為劇場的副總監直到1969年。莫瑞的肢體風格是幽默的,他不會因為跳舞而跳舞,而是關心其「設計」和「美學」,他更是一位舞蹈的倡導者,開創了大師課程及工作坊形式的教學方法。舞團的舞者大部分和艾文尼克萊舞團的舞者共用,包含了菲利絲.萊姆哈特1933-、葛雷迪.巴林(Gladys Bailin)等人,他使用的音樂非常廣泛,從尼克萊的電子音樂,到大衛...
泰瑞.楚克(Terry Trucco)《紐約舞蹈專書(The New York Book of Dance)》1995,城市公司(City & Company)、蘿絲.雷昂(Ruth Leon)《喝采:紐約表演藝術指引(Applause: New York´s Guide to the Performing Arts)》1991,喝采劇院叢書出版社(Applause Theater Book Publishers)、賽瑪.珍妮.科恩(Selma Jeanne Cohen)《國際舞蹈百科全書(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牛津大學出版社(Ox...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