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乞     
瀏覽人次:425 收藏人次:0
向人乞討。《管子.輕重己》:「食如言而勿遺,多者為功,寡者為罪,是以路無行乞者也。路有行乞者,則相之罪也。」《呂氏春秋.慎大覽.報更》:「臣宦於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故主於此。」
    
瀏覽人次:76045 收藏人次:6275969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7006 收藏人次:1927800
1.求、討取。如:「乞巧」、「乞討」、「搖尾乞憐」。《論語.公冶長》:「乞諸其鄰而與之。」《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20362 收藏人次:2051262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顧影自憐     
瀏覽人次:12995 收藏人次:1062644
1.看著自己的形影,自憐身世。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晉.束晳〈貧家賦〉:「債家至而相敦,乃取東而償西,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品花寶鑑》第一三回:「誰知薄命不辰,深恩未報,先生去年夏間,又染時症物故,煢煢獨立,顧影自憐。」
吳市吹簫     
瀏覽人次:3898 收藏人次:367652
春秋時伍子胥自楚逃至吳,曾於吳市吹簫乞食,見《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後用以比喻行乞街頭或飄泊流浪,生活困頓。如:「這個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吳市吹簫了!」
教化     
瀏覽人次:3791 收藏人次:255020
2.乞討、行乞。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三折:「哥哥,俺這婆婆害急心疼。有酒麼?教化一鍾兒。」也作「叫化」。
形狀     
瀏覽人次:3332 收藏人次:884793
1.外貌、模樣。《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凶妖祥。」《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
扒手     
瀏覽人次:1547 收藏人次:177154
專門在公共場所偷取人家財物的小偷。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賊之類別》:「扒手,乘人之不備而取其隨身之財物也。」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掱手》:「滬人呼翦綹曰掱手,猶言扒手也,亦曰癟三碼子,非專以翦綹為業也,可竊則竊,否則行乞。」也作「扒掱」、「掱手」。
懸鶉百結     
瀏覽人次:951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鶉衣百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