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過     
瀏覽人次:219 收藏人次:0
走過、經過。例:𠊎等下會行過郵局該片,你有事情愛𠊎代辦無?(我等會兒會經過郵局那邊,你有事情要我代辦嗎?)
執行;執行過     
瀏覽人次:166 收藏人次:0
指完成一個指令或一段程式的過程。即對機器指令進行解釋,並對規定的操作碼完成指定的操作。
行過     
瀏覽人次:85 收藏人次:0
朝向某人或某物走過去。例:頭前毋知做麼个恁多人尖到該,𫣆行過去看係發生麼个事情。(前面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擠在那,我們走過去看是發生了什麼事。)
    
瀏覽人次:76129 收藏人次:6275969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22816 收藏人次:18499073
時、空的經歷。如:「過年」、「過河」。
超出、超越。如:「過分」、「過期」、「過半數」。
錯誤。如:「過失」、「知過能改」。
表示某種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如:「看過」、「走過」、「吃過飯」。
處罰的類別。如:「大過」、「小過」。
忍受、領受。如:「難過」、「心裡不好過」。
太甚。如:「過度」、「過獎」。
轉移。如:「過戶」。
    
瀏覽人次:41212 收藏人次:3204536
嘗、已經。表示行為、動作已經發生、進行過。如:「似曾相識」。《公羊傳.閔公元年》:「莊公存之時,樂曾淫于宮中。」《史記.卷一○一.爰盎鼂錯傳》:「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35328 收藏人次:3625013
貴,蓋可忽乎哉!」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於是六國從合而并力焉。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北報趙王,乃行過雒陽,車騎輜重,諸侯各發使送之甚眾,疑於王者。周顯王聞之恐懼,除道,使人郊勞。蘇秦之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金多也。」蘇秦喟然歎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賜宗族朋友。 故事「前倨後恭」原作「前倨後卑」。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在他剛學成時,到秦國...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29503 收藏人次:1235922
關。指個體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於思考、計畫、判斷、執行等心智活動中的能力。後設成分:指高層次的心智執行過程,用以計畫、監控、評鑑個人的解決問題能力。作業成份:指個人在運思中使用語文及運算以比較、組合、推理的能力。知識習得成份:指個人經由學習語文或數學等而獲得知識的能力。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指個人面對新環境時,應用舊經驗與新經驗結合,表現適當的行為。情境因應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指個人適應環境的綜合能力,包括適應環境的能力、改變環境的能力及選擇環...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19934 收藏人次:2464835
一次去看老朋友,一定可以握手歡敘,暢談一切了。誰知馬援到達以後,公孫述在殿前設了很多禁衛,召見了他,行過禮後,便請他到館舍住著,然後為他另裝衣冠,定了一個日期,召集了百官,盛設儀仗,在宗廟裡宴請他。馬援覺得他雖然禮節隆重,可是見到故人,用不到擺出皇帝的架子,所以心裡並不高興。後來,公孫述要給馬援封侯大將軍的職位,隨從的人們都願意留下來,馬援告訴他們說:「現在天下未定,誰成誰敗還不知道,公孫述不以謙虛的態度來迎接有才能的人,來和他共圖大事,反而修飾邊幅,像木偶一樣,這樣的人怎會留得住天下賢士呢?」因此馬援不願留下,便回去了...
唐山過臺灣     
瀏覽人次:12432 收藏人次:842836
的因應手段,有些提供偷渡的集團與海盜串通,用破敗小船搭載乘客,不但超載更將艙頂封死,以防乘客活動。航行過程中,若遇到大風浪輒成為浪底亡魂,即使到了臺灣海岸,為避免被察覺,往往在距離海岸還有一段距離的沙洲就騙、趕乘客下船,往後死活一概不管,稱為「放生」。種芋、餌魚:偷渡者在沙洲下船後,往往走沒幾步路就深陷泥淖中,因為姿態有如種在地裡的芋頭,而被稱作「種芋」;若不幸遇上漲潮,偷渡者只能隨波漂流,喚作「餌魚」。(註2) 相關俗語「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唐山是中國大陸的意思,由於前往臺灣可能觸犯禁令、遭遇海難,又是陌生的環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