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6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複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習已學習的課程。也作「復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又。如:「複習」、「複檢」、「複審」、「重複思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覆演練、鑽研。如:「學習」、「研習」、「練習」、「溫習」、「學而時習之」。
做慣而不易改變的行為。如:「習慣」、「惡習」、「舊習」、「積習」、「習俗」、「習以為常」。
時常、時時。如:「習聞」、「習見」。
提綱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綱」,提起魚網的總繩。語本《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挈領」,提起衣服的領子。語本《荀子.勸學》。「提綱挈領」比喻抓住事理的重點。
溫故知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指溫習舊業,可增進新知。亦指複習學過的知識,而獲得新的知識、體會。《漢書.卷一○.成帝紀》:「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起先教他經書,不上一年,溫故知新,五經均已讀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複習。如:「溫書」、「溫習」。《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講述教學直接教學策略的講述形式是多面貌的呈現方式,並非大量的語言解釋而已,還包括提問、回答、複習和練習、學生錯誤校正等師生互動活動。 2. 示範教學直接教學策略也重視示範教學的運用,Rosenshine(1983)指出有效能的示範教學應注意下列要點:教師能清楚呈現目標和主要內容、教師循序漸進的呈現內容、教師的態度是明確和具體的、教師檢視學生的理解程度。 3. 作業活動直接教學重視學生在座位間的作業活動和教科書的習作活動,因此,對於練習、複習...
知新溫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溫故知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溫,溫習;故,舊的。「溫故知新」就是溫習過去所學,從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會。在《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孔子說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說:如果能常常複習以往學過的課業,而能從中領悟出新的道理,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後來「溫故知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說明反覆學習的功效。
復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習已學習的課程。如:「能培養復習溫故的習慣,可使我們有更深的體會和了解。」也作「複習」。
安置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置性評量(Placement Assessment)是評量學生的起點行為,以確定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型態與教學順序等等的計畫安排方向。教師可以利用安置性評量的結果,依據學生的學習表現與需求,評估其特殊性向與能力,決定班級教學的起點,決定是否先行複習舊教材內容,決定選擇何種適當的教材和教法,決定如何將學生分組,或是安排在特殊班級中學習。安置性評量目的在了解學生已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程度,以作為教師調整其教學計劃、安排的依據。通常是認知性的評量,評量方式可以是測驗卷、作業、學習單,亦可是課堂上的口頭問答、討論等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