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4848 ms
共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要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重要的事物或文件。如:「婚姻與事業為人生的要件。」《清史稿.卷五二六.屬國列傳一.朝鮮》:「擬變通舊制,嗣後遇有朝鮮關係洋務要件,由北洋大臣及出使日本大臣與其國通遞文函,相機開導,奉旨知照。」
2.必要的條件。如:「專心與恆心為讀書的要件。」
|
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值得重視的。如:「重要」、「要職」、「要犯」、「要件」、「要塞」、「要點」、「要義」、「要旨」。
|
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套東西的組合部分。如:「配件」、「零件」、「零組件」。
文書。如:「文件」、「密件」、「附件」。
量詞。用於計算個體事物的單位。如:「一件事」、「兩件衣服」、「三件行李」。
|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所公認的,俱備了形和意,一旦與語言相接合,賦予了圖畫以語言的音,於是俱備了形、音、義等構成文字的三要件,便成為原始的象形文字,這是屬於表形階段;指事已屬表意文字,它本身是從表形過渡到表意意階段的中間產物;會意自然是表意文字的主體,它是以象形為基礎而產生的;假借則已進入了表音階段,而且只有它纔是純粹的表音文字,形聲字則是了它的啟示纔產生的;但形聲字一旦產生,立即令所有造字方法失去光彩,它不但成為表音文字的主流,也成為所有文字的主流,後世新增的文字,幾乎全是形聲的天下,漢字的結構,已完全成熟,無須採用其他的方法了。」(p....
|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奶習慣,須有實驗者(母親)、受試者(小華)、控制變項(賞貼紙講故事)、反應變項(用玻璃杯喝牛奶)等要件。行為改變技術能解決個人與社會問題,增進人類適應功能。如:以獎金來提高工作效率,以罰款來管制交通、汙染問題。 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類型行為改變技術源自行為學派,強調可觀察(看得見)、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其理論類型大致區分如下:反應性制約「制約」是一種事物的成立,以他種事物為先決條件。(如:水遇熱化為水蒸汽,遇熱就是水蒸汽的制約)。反應性制約是刺激的配對與替代,是被動的行為。如:電視廣告運用此原理,人們看見美女產生愉快反應,...
|
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和熱。可燃物、燃點和氧氣是火的三要件。《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水滸傳》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尋了把草,灶裡點個火……那火頃刻開天也似般大。」
|
永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恆久不變、永遠存在。如:「以誠相待是友誼永恆的要件。」
|
問題導向學習模式(Problem-based_Learning_Mode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階段,在此階段中,學習者必須進行學習過程之自我省思及評鑑。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設計問題導向學習的成功要件,Barrows和Kelson認為即是必須設計出令人能信服之問題真實情境,能引發多元的假設,並規劃出符合課程目標的知識 概念與技巧,以鍛鍊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及創造性思考,同時,教學內容能整合、包含一個以上的學科。Townsend則認為教學者於實施問題導向學習前要先進行準備工作,其工作內容如下:1.考慮周詳,先從自身做起,2.與同事分享自身的經驗,3.從學習者的批評及回饋 中反省,4.閱讀相關的文獻,5.發展支持的網路...
|
最近發展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必在ZPD中進行。由此可知教學是否有效在於老師是否適時提供協助,故維高斯基主張「適時輔導」是教學要件。 ZPD的教育應用1.依學生的發展及學習狀況設計教學方式,並持續評估。2.營造合適的學習情境。3.認知師徒制。4.合作學習5.採「動態評量」,在教學歷程中同時進行「教」、「學」及「評量」。6.採能真正衡量出學習者真實能力的評量方式,稱「真實評量」,評量的範圍含專門知識、學習方法與態度。7.促進認知發展的方式:示範:楷模的示範。立即反應:增強與懲罰。回饋:提供標準的參照。教導:適量的教導。發問:訓練表達的能力。認知組合...
|
![]() |
貓頭鷹博士